红日东方 作品

第1386章(第2页)

    他们聚敛的财富,要被朝廷拿出来。

    自然没有人愿意顺从?

    再加上江淮地区本就是天下粮仓。

    大秦施行的全民交税制度,更是让他们的利益受到了很大的侵害。

    相对来说也是断了他们的财路。

    因此,南方人大多都憋着坏,准备伺机反抗呢。

    南方的文人墨客最多。

    而且经济条件相对富饶。

    生活在鱼米之乡的百姓们也没有经历过生活的毒打。

    所以,当地就孕育出很多颇有才学之人。

    南方文人,不可小觑。

    也一直是各郡守大人重点关注的对象。

    随着秦倌在南方传扬。

    南方的刻意弃考之风,自然就彰显出张扬的一面了......

    对于两淮五郡的子民们来说。

    恩科已经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渠道了。

    南人慕利。

    他们追求的只有利益。

    在他们眼中,只有永恒的金银,没有永恒的财富。

    所以,地方官员们暗中发力,撺掇读书人暗搓搓的使坏。

    跟朝廷对着干。

    官民暗通,联合抵制朝廷。

    之所以造成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地方权贵手中掌握着数目庞大的田产。

    而朝廷推行了全民交税后,他们手中的田产就变成了累赘。

    要么继续拥有,但是需要交纳不俗的赋税,从而成为了烫手的山芋。

    如此取舍,自然是让那些坐地的权贵们感到意难平。

    这也是他们跟那些身怀反骨的文人们沆瀣一气,刻意弃考,逼迫朝廷做出抉择的出发点。

    沈培艺任郡守,又曾经跟西北地区的汾阳王一脉牵连颇深,是以有些人脉。

    因此,空缺的官职也有一些通过引荐填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