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第2页)

  但给了【临机自断】的权力,就得担心对方用养寇自重等手段从帝国中央吸血,甚至是寻找机会反叛帝国。

  麻烦一直都有,但帝国的疆域一旦大了,这种手段又是必须的。

  顾君恩想告诉李自成的就是这个。

  皇帝呢是没有机会了,大夏这群士兵这么猛,头顶还挂着个仙人。

  一支万人军就能够打的大家抱头鼠窜,和他们强夺天下,未免太不明智了。

  “不一定是分封制,但天下打下来了,总归是要有人治理的。”

  “谁来治理?”

  “当然是按照功劳分配。”

  最起码的公平还是要做一做的。

  开国之初论功行赏,分封有功之臣,这是个固定的循环。

  李自成得做,大夏应该也得做。

  旧朝的皇帝没机会了,新朝的大臣还是得搏一搏的。

  可大臣的身份和权位也不是白白弄到手的,他必须做到一些重要的事情,才能够获得相应的权力。

  “而我的功劳,就在这座城池之中。”

  李自成低声呢喃。

  片刻之后,他眸子冰冷,已然下定了决心。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城内的大臣不是不知道李自成打了败仗。

  他们确实也不知道,为什么李自成输了还能够从大夏手里逃脱,但当看到李自成的时候,他们还是选择了迎接李自成回归自己的皇城。

  还能说些什么呢?

  陛下,你怎么也要革命啊!

  他们想破了脑袋去思索有谁会背叛大顺朝,唯独没有人会去怀疑李自成。

  皇帝背叛自己的江山?

  这没道理的啊。

  于是在朝堂之上,群臣集会的时候,李自成控制了所有的大臣。

  他自己就是武道大宗师,觐见皇帝的规矩又摆在这里,所有的大臣也都被轻而易举地控制起来了。

  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能够成功,是因为大家了解赵匡胤的能力,也知道自己这种行为确实是触犯了皇帝的底线。

  黄袍加身,赵匡胤是将军的时候,大家这是从龙之功,应该封赏。

  可他是皇帝了,他看到的就是一群乱臣贼子。

  今日你能给我披上黄袍,来日我不符合你们的利益了,你们是不是也要给另一个人披上黄袍,让我下台呢?

  这当然只是怀疑。

  不过皇帝一旦怀疑了一个人,他不需要证据来证明对方不会这么做,他只会想办法,让对方没办法这么做。

  所以他夺了兵权,并且顺手把后世的武将给打成了瘸子。

  李自成的成功是相似的。

  他在所有人预想不到的时候发难,然后以自己强绝的武力和对皇宫禁卫的掌控直接控制了所有人。

  赵匡胤是威慑,他还想要赵宋江山长久的保持下去。

  所以大臣妥协之后,他给了足够的封赏来消弭这场风波。

  李自成不是威慑,他真的动手了。

  不怪他们想不通。

  是个人都没办法理解,皇帝在天下未定的时候动手控制自家的大臣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思。

  只有那些见证了大夏武力的人,内心才会稍微明晰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