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天下险关
剑锋山乃天下雄山,高有三百余丈,左控羽涟江,右俯鸥鸟盆地。所谓“欲穿奉节府,必过剑锋山。”夏廷于此筑卡,经营多年,遂成天下险关。
整座剑锋山,地形独特,自底座而至高巅,天然可以分出五阶来。故又有天梯山的别名。
真人太华结合地势,亲自主持设计了覆盖剑锋山的五段式厚德载物阵。
下连大夏地脉,上接九天云气。聚势承意,镇压奉节山河。
大阵一经开启,地脉之力一段一段递增,及至顶峰,威能也达到极限,可以发出恐怖的地脉攻击。
它所承受的巨量伤害,又可自顶峰而至山底,一段一段递减,最后分担于大地。
可谓是攻守兼备之阵。
只可惜去年被姜梦熊一拳砸下百里之渊,直接碾碎了地脉,使这五段式厚德载物阵,无论如何也不能回复旧观。
多年心血,毁于一旦。
谢正文是一名儒家修士,求学于夏国境内的书院。去年推开的天地门,稳固了腾龙境修为。
南域毕竟是书山圣地所在,因而儒风甚著。
他早几年也想过去暮鼓书院进修,但又怕天资不够,考不进去,反耽误了军职,后来念头也就淡了,军中自有军中的路。再过些年,年纪大了,若是还无长益,就退伍去老家置办豪宅,养几房美妾……这便是一个平凡修士的一生。与凡夫俗子的暮年想象,倒是殊途同归,就如同那些超凡力量,最后也会在时光里消散一样。
生来赤条条,死时白茫茫。
去年的时候,他也在剑锋山,就在那位靖安侯长子华方宇的麾下。
老实说剑锋山是怎么丢的,他到现在还是一头雾水。
稀里糊涂的就敌袭了,稀里糊涂的守将就死了,稀里糊涂的他跟其他溃兵一起逃散。甚至于根本不知道敌人有多少,从溃兵们的恐慌动静来看,倒像是满山都是!
当然,他谢正文也没有什么脸面去嘲讽别人。
起先参与驻守剑锋山的时候,他压根不觉得这是一个危险的差事。
毕竟剑锋山这里,已经近三十年未见烽火。
今年是神武三十二年。
昔年齐国退军,大夏百废俱兴。在景国仪天观坐镇的情况下,夏廷并未承认现状,武王领兵四处出击,从分食的群狼嘴里,一步步收复失地。在神武三年,就已经消弭了所有的周边战事,稳固了既有边界。
后来的镇国军,是在景国的帮助下,去万妖之门后练出来的。
境内承平多年,周边实是无可虑者。
齐国要东来剑锋山,怎么也绕不开虢国、杨国、胡国这几个小国。哪里能没有动静?
景国的仪天观仍在,齐国怎么可能敢打夏国?
就算真个打起来,神武年代的夏国,也重新有了一战之力!
以上三点,几乎是夏国军方的普遍共识。
谢正文虽然压根没什么资格看天下形势,缺乏视野,缺乏格局,甚至于一丁点有用的信息都接触不到。但平时跟战友吹嘘的时候,也不免会指点江山。列出齐有几败,夏有几胜,如此之类。
直到去年那一战发生……
说起来这个华方宇,身出名门,修为不俗。平日里排兵布阵,颇见章法,纵谈形势,头头是道。论起军略来,同龄人少有对手,不然也不能镇此要地。
只不意想,他临机之时愚蠢得可怕。
在骤逢偷袭的情况下,只顾着自己的生死之斗,竟完全忘了组织剑锋山防御,丢失了守将的根本!
谢正文反正在那晚是没有接到任何命令的……
阵法形同虚设,军队各自为营。
败兵如潮,一经澎湃起来,谁也无法救挽。剑锋山上的数十年经营,全部留在了如瀑奔流的溃兵潮后,留给了齐军。
后来……也算是“夺回”了剑锋山。
真人太华死在自己的成道杀阵之中,天降血雨,落在他亲手设计的护山大阵上。
真有一种宿命般的悲性!
再后来……
靖安侯华鸿诏跪在宫门外,请求亲自镇守剑锋山,表示要洗刷他儿子给靖安侯府留下的耻辱,言曰:“家国之耻,不可一死了之”。太后也应允了。第九文学网
谢正文也便归于靖安侯麾下。重驻剑锋山。
靖安侯的能力,与他那个儿子的确不可同日而语。
作为军中基层武官,谢正文的感受非常深刻。
以前华方宇守山的时候,他只觉每日就是例行公事,吃喝应卯。活在今日,想的是几十年后的退伍生活。
华鸿诏亲来后,将士们每天做的事情并没有更多,但一桩桩一件件都能见得成效。
每日操演军阵、修筑工事,非常规律充实,将士们的精气神都很饱满。
在靖安侯的麾下,他有信心面对任何敌人。
及至于今日……齐夏大战开启,岷王亲驻剑锋山。
所谓虞礼阳。
大夏活着的传奇!
神武年代生人,最崇拜的强者。
旁人且不说,谢正文见到的与自己一营的弟兄,全都士气高涨,已觉无不可胜,人人喊着必破齐贼。
而验证士气和想象的这一天,终是到来。
首先是守在陷阱阵地那里的兄弟们狼狈窜回,那种姿态令他莫名想到剑锋山失陷的那天凌晨。
一个异常嚣张的、战场上穿白衣的家伙领头,齐军的先锋营气势如虹,一路追杀到了山脚。
整个剑锋山上,驻扎了三万将士。
在防御的秩序里,以五段山分之。
包括谢正文在内的剑锋山一段守军,正要冲下去迎头痛击,把那白衣打成寿衣。
轰!轰!轰!
耳中只听得九天滚雷一样的闷响。
在齐军先锋营之后,无边无际的精锐大军,已如海潮涌来……很快就铺满了视野。
一时竟不知,人海何处有尽。
上面将官点兵之后,才得出敌军十万的结论。
这还只是前军!
齐军百万伐夏,并非虚言。
但更可怕的地方在于——
谢正文入伍多年,也算是老兵了。却从来不知道,十万人的大军竟可以变阵如此之敏捷、进军如此之速度。
他们剑锋山守军,平日里五千人一拨的轮番操演,都不能够这般自如!
真正在刀口上过活,在战场上乞食的人,当然能够明白这种强大。
懂得对手的强大,于是知道,何为恐惧。
立在高耸入云的剑锋山上,谢正文忽然感觉,自己所倚仗的,似乎不过是怒海中的孤礁。礁石或许依然坚固,但立在礁石上的自己,被吞没却是很容易的事情……
好在靖安侯毕竟是靖安侯,上面迅速有军令传下来,简练直接地调动防御,叫谢正文和他的这一队人,不至于失去了主心骨。
可是刚刚到达阵地所在——一段山的山阳石座、也即护山大阵七十二个小阵眼之“寒蝉鸣”。
他便听到了如重锤击石的沉重破空声,胆战心惊地抬眼一看,他好像看到了一艘飞在空中的船!
舟应行于水,此船飞于天。
遍体流转着冷酷的金属光泽,外壳被狰狞的铁刺所覆盖,形如凶顽飞兽。
不,不止一艘!
密集的钢铁飞舟似雁阵东来,以恐怖的速度迫近了!
飞舟外壳上的复杂阵纹,瞬间亮堂起来。
天地之间的金行元力迅速汇聚,很快凝成一支支钢铁棘枪,闪烁着森寒的光。
而在爆炸般的尖啸声中,漫天棘枪飞落——
一时如雹雨!
“结阵!结阵!”
谢正文听到自己的顶头上司在这样大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