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神中的黑暗之神 作品

第613章 迪希雅和米卡。角色的强度和伤害。信息污染。推广更可恨

  (兄弟们,迪希雅和米卡的立绘出来了,不出意外的话,应该会在3.5版本上线。

  大家想抽的可以暂时先攒原石了,不过下个版本估计你们也攒不住。

  毕竟来了这么多强力角色。

  艾尔海森上线的强度,只要不是自己玩过的,不要轻易相信网上的节奏。

  后续角色不可能一直越来越强,因为那样的话,老角色会逐个被淘汰。

  要么加强老角色,要么就是在后续角色的伤害上削一点,然后以机制补全。

  或者像刻晴那样,在沉寂了两年还是三年之后?

  以激化队伍重回巅峰。

  当然也不能说是重回巅峰,因为刻晴本身也没在巅峰待太久。

  但是激化伤害对于刻晴的提升还是非常大的。

  艾尔海森嗯,暂时也不要说什么,看见别人爆料就说他强度不行什么的。

  刻晴的强度也只是中规中矩,但依旧有人能玩。

  不是说什么能打核爆的就是好角色。如果你一秒能打100万的核爆。

  那我一秒能打1万下的伤害,一下伤害就是100,其实双方伤害都差不多。

  不要看他们说什么强度就是角色的一切,也不要说什么颜值就是角色的一切,重要的是看角色能不能用,好不好用。

  真爱党觉得颜值是一切没问题,强度党如果只用强度来评判一个角色的话,那大可不必,他们的话也就不用听了。

  只要这个角色能在大世界混的好,能在深渊里面帮你的队伍打出伤害,让你打通深渊,那么这就是个好角色。

  至于什么动作拼凑,技能缝合这些。

  米忽悠现在大大小小也有近百个角色了。

  原神才出一半呢,后续都没有消息呢,就这么着急的说原神摆烂不行了,那也未免太早了。

  抽角色可以看人家的测评来抽,但是你不能全信。

  因为更多的角色可能还有一些玩法没有开发出来,或许这些玩法不是目前局面上的那些主流玩法,但是一定有它的乐趣和强度在那里。

  很多时候不要这么着急的去否定一个角色,因为万一他出了之后可以和某些队伍产生反应的话,那可就不知道是谁尴尬了。

  就像万叶,夜兰他们一样。

  挑刺儿的人永远都有,但是你不能只看见那几千个挑刺儿的就忽略了几百万的玩家。

  如果只是看见数值被削了,就觉得这个角色不行,或者说他的伤害机制什么都是垃圾了。

  那证明他本身对于这个游戏的热爱也就不多了。

  就好比隔壁农,都知道光信著名的刮痧王还难混。

  但依旧能有人用他carry全场,人家是出于热爱才使用这个角色,不是因为这个角色强才去使用。

  人家热爱这个角色,所以能把这个角色的手法,机制还有伤害练到极致。

  而不是说凭借这个角色的强度去证明自己有多强。

  就像安柏一样,在外国有位兄弟,安柏单通深渊12层。

  安柏的强度我相信大家都知道,所有游戏的御三家几乎都是前期帮你开荒,中后期就放在仓库的。

  人家能用安柏单通十二层,就证明这个角色有这个能力,只是更多的人没法开发或者不想去开发。

  艾尔海森也是一样,单手剑角色的伤害本身就比其他武器角色伤害低。

  现在只有绫华的伤害和琴的伤害可以撑。

  单手剑角色的伤害比其他角色低是必定的。

  要是真的想玩什么一刀流的,练双手剑啊。

  在角色没有出来或者没有登场之前,一切都是未知数,千万不要被带节奏。

  一旦被带了节奏,那这个游戏才是完了。

  一定要记住一个东西,有人满意就必定会有人不满意,而不满意的可能是对于他单纯的不满意,也可能只是想趟个浑水。

  不要只看见那微不足道的一部分的不满意的,要看的更多的是那些还在观望或者对此满意的。

  因为只有他们才能给出一些相对客观的评价。

  不满意的评价,你也只能听到什么角色强度不行,角色伤害被削了,角色数值机制也不行,角色动作还是缝合的。

  这些东西说白了,每个游戏都有,只要涉及到有数值的角色的游戏,几乎都有过这种情况。

  可能是角色超标了,也可能是角色因为一些装备或者因为一些游戏机制而获得了一个无法想象的提升。

  但只是因为在测试期间伤害机制被削,就说这个角色不行。

  那大可不必,因为测试服能拿到资格的终归是少数,更多的是要看大众反应。

  而且要看你自己对这个角色的热爱程度有多少。

  而且为什么大部分人对原神失去热度和新鲜度了?

  一是因为内鬼爆料。二是因为原神长草期真的太惨了。

  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现在鱼龙混杂的更多了。

  什么浑水摸鱼的,什么看个新鲜的,什么蹭个热度的,什么初入坑然后之前听过又一知半解的。

  加上还有出来秀智商,秀存在感的,什么都不干,就只是单纯为了黑而黑的。

  老玩家们大部分要么因为长草期暂时退坑了,要么就是懒得搭理这些事。

  在这种种因素之下,我们现在看见的原神的相关内容才会感觉特别乱,然后又特别的不符合自己心意。

  本身内鬼爆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本身就是违法行为,加上不少不要脸的营销号,还一直大肆推广,无论那些消息是真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