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北归 作品

第472章 五年计划

  听了李宽的描述,李世民也不由得沉默下来。

  考虑辽东之地的时候,他和一众大臣们还真的没有考虑太多这些东西。

  当时只当是和岭南之地一样,是对现有领土的一种巩固。

  起码在他们认知当中,开垦荒地,迁移人口,对于一块地方的掌控就会加强,而且还能够为国家提供大量的钱粮。

  但现在听李宽的说法,似乎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你这说法倒是新奇,但朕总觉得有些东西你还没有说。”

  说着,李世民便直直看着李宽,神色间度多了几分探询。

  李宽这时候也没有什么隐瞒的点了点头。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还涉及日后朝堂走向,李宽自问要还是藏着掖着的状态,李世民也未必会大刀阔斧的去做。

  就算是自己是他亲儿子都不行!

  “父皇,想来您已经派人去辽东之地看过了,那地方虽然寒冷,但东西却不少。”

  “这辽东之地白山黑水,林木繁多,几乎很少有砍伐的迹象。”

  “对于朝廷来说,这些都是好用的资源,且据儿臣所知,这辽东之地可是有不少铁矿。”

  “铁矿!?”

  李世民一瞬间有些惊讶起来。

  这辽东之地林木繁多他知道,但是这铁矿多他是真没想到。

  虽然说李世民有些好奇李宽是怎么知道的,但他很清楚这些不是重点。

  “按照你的说法,辽东之地确实遍地是宝!”

  李宽微微颔首,附和道:“这些林木以及铁矿,还有一些其他资源,对于我大唐来说都是急需之物,若是能够利用起来,那么关中之地的压力也会减少不少。”

  李宽没有打算在大唐提环保的概念。

  毕竟这年头活下去才是王道,生产力不高的情况下,谈环保就是在找死。

  但关中之地的过度开采,也得重视起来才行。

  “父皇只需调阅户部工部的记录便会发现,自魏晋之时起,关中之地河北之地,还有那晋地天灾频发,多和黄河有关系。”

  “改道干旱,无论什么灾情,都和这条河有关系。”

  “大水来时,无遮无挡,河沙也越积越多,不少地方甚至于出现了悬河。”

  “要不就是突然改道,导致一地干旱。”

  “这些现象和咱们关中之地过度开垦有关系,而辽东之地的开发,也恰好能够弥补关中之地的尴尬。”

  “多管齐下,治理河道才能够立竿见影。”

  “否则,这黄河就是个无底洞,永远也填不满。”

  李世民还是头一次听到这种说法,一时间也是惊讶不已。

  但仔细想想,好像又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这两年黄河河道两边确实全都成了农田。

  想到这里,李世民看向李宽开口问道:“你的意思是,治理黄河也要治理黄河河道两侧的农田?”

  李宽点了点头,随后开口道:“儿臣的书院当中有一门专门教授农学的课程,其中就有谈及如何治理河道两侧的农田。”

  “通过种植树木可起到固沙固地的效果,减少泥沙进入河道,进而减少悬河决堤的情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