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7开始 作品

第62章 农业科技(第2页)

  不过。

  易飞小小年纪,有志于农业科技,也是值得肯定的。

  “易飞,有志气,好好读书,将来上农业大学,致力于农业种植研究,对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不管怎么说,总得鼓励一下。

  毕竟,愿意搞农业的年轻人不多。

  农村出来的学生都不愿意考农业大学。

  省重点农业大学的分数线都没有普通大学分数线高。

  临东市农业大学招生只能靠调剂来的学生,过本科线就能上。

  “关副府长,我的意思是说我短期内就可以建蔬菜大棚,短期内就可以种出食用菌。”

  他听出关副府长的意思了。

  他以为自己要慢慢研究啊。

  真这样的话,确实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

  ------

  易飞早研究过了。

  不能这么说,是无数人早就研究过了。

  前世,易飞在97年离开深市。

  在北江省的一个饭馆结识了退伍军人刘武。

  两人在津城城郊承包了十个蔬菜大棚,种植蔬菜和食用菌。

  大棚是国家推广的项目,有技术人员专门培训。

  易飞种了五年的蔬菜和食用菌,北方常见蔬菜和食用菌他都能种植。

  五年后,由于大棚所在地被开发。

  易飞去了一个专门建大棚的公司干了五年。

  刘武换了个地方继续搞大棚蔬菜和食用菌种植。

  易飞不但精通蔬菜、食用菌的种植。

  他还精通建设大各种大棚。

  虽然后来他不再干这个。

  但周书文喜欢吃新鲜蔬菜,他们每年都要很多次去刘武的蔬菜基地,有时候甚至在他哪住段日子。

  对最新的大棚包括玻璃温室,他并不陌生。

  甚至无土栽培都很精通。

  易飞还能设计出自动转帘机、大棚草苫机、冬季保温剂、黑白膜等各种和大棚蔬菜种植有关的产品。

  现在,只要有钱有地。

  今年冬天就能种出蔬菜、食用菌。

  易飞的计划里除了那些卡bug的方法,比如股票认购证、比如煤炭、比如稀土、比如互联网、比如比特币等。

  还有很多具体项目的。

  真要做实业的话,还是做他熟悉的。

  他看好的农业科技。

  一直是国家支持的项目。

  民以食为天嘛。

  这辈子,总不能只靠卡bug弄来八辈子花不完的钱,总要做点事。

  那就做自己熟悉的。

  从农业开始吧。

  利国利民。

  如果这两年市府支持的话。

  不妨把前世那个华夏最大的蔬菜生产批发中心和蔬菜基地搬到临东来。

  在哪不一样。

  都是为了解决老百姓吃菜问题。

  也许没有弄股票、挖煤炭挣钱,但更有意义。

  “你是说,你短期内就能解决蔬菜大棚的技术问题?短期是多长时间。”/

  关云涛有点坐不住了。

  他咋这么不相信呢。

  如果赵秋城说这话,还有八分可信。

  毕竟那家伙见识多广,朋友众多。

  时不时从国外学点新技术,弄点新想法。

  易飞说这话。

  他怎么一分也不信呢。

  关云涛不信。

  赵丽丽却是信的。

  她虽然想不明白,但她就是相信。

  这就是感觉。

  就像前几天前感觉他很重要一样。

  “如果有地,有资金,我马上就能建蔬菜大棚。”

  易飞很轻松。

  建这东西又不难。

  “你有几成把握蔬菜大棚在临东可以越冬。”

  关云涛多少有点相信了,易飞在这跟他说空话,没有意义。

  易飞说道:“十成。”

  这不是吹牛。

  他干了五年多专业建大棚,直到遇到周书文。

  津城比临东要靠北很多,冬季也要冷得多。

  津城能越冬,没道理临东越不了冬。

  刘武那里都有后来出的那个阴阳棚,阴棚的温度最低都在五度以上。

  “关叔叔,蔬菜大棚的事,我们还没有想好,今天还是谈谈建商业街的事比较好。”

  赵丽丽阻止了两个继续这个话题。

  不能啥都向这个狡猾的狐狸交了底。

  易飞再聪明。

  也斗不过快有二十年工作经验的关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