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1章 搬迁前技术整理
但他坚信,只要坚持不懈,一定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完成这些地下城的建设任务。
这些地方的建设难度简直超乎想象,比在太空中建造一个巨型空间站还要艰难得多,甚至比在月球上建造高地下城还要困难数倍!
如果可以选择,他绝对不愿意在这些地方建造地下城。然而,现实却让他别无他法。
要想成功推动地球,同时还要确保地球上的环境和人类的正常生活不受影响,就必须要将地下城覆盖到全球范围。
这无疑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相比之下,如果是在月球上进行建设,情况可能会简单许多。
刘森无奈地叹了口气,心想:“唉,还是慢慢来吧。虽然目前这些问题还不是那么紧迫,但谁也说不准未来科技会不会有重大突破,到时候这个建设时间或许就能大幅缩短了。”
他又仔细查看了一下其他一些显示为黄色的区域,确认没有更多无法完成的困难后,终于如释重负地挥了挥手。
随着他的动作,眼前的虚拟地球瞬间消失不见。
“看来这个进入地下城要进入正式阶段了,否则这些空置在这里就是浪费。搬迁和地下完善建造可以同时进行。”
刘森看了眼自已的产业。
把一个个核心产业都给罗列了出来。
“小点给我规划一下最合理的分配,要求全球分配,同时把现在未完成的也一起考虑在内。”
零重力3d打印加工车间,核聚变能源工厂,生态农场,2纳米芯片加工流水线,飞机生产车间,数字研究室,动力研究室,轻武器实验室,太空武器实验室,机甲生产工厂,光子芯片,量子芯片厂等等。
一个又一个产业如流水般被逐一列举出来,刘森的目光随着这些产业的名字移动着。
他凝视着眼前的一座座实验室和工厂名字,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异样的感觉。
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了一个特别的产业上——2纳米芯片流水线。
这个曾经让全世界为之瞩目的技术,如今在他眼中却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刘森不禁感到一阵恍惚,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倒流。
几年前,2纳米芯片流水线还是全球最先进的技术,它代表着科技的巅峰,也是许多国家和企业梦寐以求的目标。
然而,如今在刘森的眼中,这一技术已经过时,甚至可以说是落后了。
他想起了过去,那时候华夏在芯片领域一直被西方国家卡住脖子,无法突破技术瓶颈。
而2纳米芯片流水线的出现,曾经给华夏带来了一线曙光,让人们看到了摆脱困境的希望。
可是,时间过得如此之快,科技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
如今,刘森自已所掌握的技术已经远远超越了2纳米芯片流水线,这让他不禁感叹科技的进步是如此迅猛。
当然,尽管在他这里已经落伍了,但刘森也明白,对于全世界其他国家和企业来说,2纳米芯片流水线仍然是最顶级的芯片制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