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全是同行

  就在这时,一个期期艾艾的声音打破所有人的热情,沈七芽记得她白大辉的媳妇。

  “是真的不好卖。”

  白大辉媳妇怕众人骂自己,赶紧解释道,“我家大辉连续几天挑筐子出去,一天比一天难卖,他说大街上卖的人比买的人更多。”

  “大辉,这样的篮子现在卖多少?”村长指指自己旁边的小篮子问。

  “两文,两文都得看运气,很多时候,它就是个添头。”人群中的白大辉说完这话,脸更苦了。

  白族人想指望卖竹制品换活命的粮食,难啊。

  “两文?平时至少得十文。”

  这个价格让白族人震惊,现在粮价都高到天上去,结果能卖银子的筐子、篮子却低得离谱,按这样算法,他们哪有活路?/

  白大辉苦笑,“能卖两文已是好运,就怕,降到一文的都不出去,太多人卖出了,根本卖出不动。”

  “……”

  白大辉的话彻底让白族人丧失希望。

  价格低都算,关键,低了还卖不出去。

  “七丫头,你一并出去看看吧。”

  愁肠百结的村长,最终把希望寄托在沈七芽身上,让她一并出镇去看看。

  “好。”

  沈七芽没有推脱,对卖筐子,她没有多大的信心,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白族人对此并没有多大的希望。

  七丫头是大窝村的一份子,她真有办法,往年光景好的时候就用了,现在,大家都卖不动,她能有什么办法。

  唉……

  唉声叹气,日子还得过。

  难卖也得卖,卖多少是多少。

  白族人收拾物品,准备出镇。

  沈七芽所在的五福家:大伯父子俩、二伯的两个儿子,白令春、白令夏,年纪与白启峰不相上下;白三宝父子俩,每个人挑起不同品种的竹制品,朝镇上出发。

  沈七芽跟在后面,她帮忙提八个小篮子,一起去镇上。

  至于两位领头老人,没来。

  一路逃灾回来,虽然平安到家,身子骨大不如从前,要他们两把老骨头走到镇上,站一天又走回来,他们吃不消。

  到时镇上,太阳已经升空,市集上全是卖筐,卖各种竹制品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国一眼过去,全是卖家,整条街一条看过去都是编织好的竹席、竹垫、竹扇子。

  像白族人他们编的各种尺寸筐子最多,也是往日需求量最大的竹制品。

  “这么多人?”

  白族人眼到之处,全是同行,这下,心拔凉、拔凉的。

  这么多人卖竹制品,他们能卖几个?

  沈七芽走一圈下来,卖竹制品的人最多,其次是木制品、泥制品,这三种可以从大自然中获得原材料,只要能卖银子,家里就有银子收入。

  有银子,就能活下去。

  大家都希望借此,在赚些银子,买粮食糊口。

  “两文?不卖,不卖,太低了……”

  好不容易等来一个人,结果对方把要价十五文的筐子压到两文钱,低得白大金不舍得卖。

  “五文,我还得送你一个篮子?不卖,不卖……”

  “……”

  价格越低越价,大伯白大金实在不舍得卖出去,价格实在不能接受。现在苞米都涨到九十文一斤,还是有价无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