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如归 作品

跟大家唠唠嗑和最近的一些感想

  有关文字的翻译腔味儿不再冲、角色会说出一些现代流行语,以及角色说话习惯不再“译制片风格”等等问题……我想统一解释一下。

  我觉得写作这种异域文化背景的文章,不能再过度追求上世纪九十年代那种译制片的感觉了。

  诚然,一定的译制腔可以为文章增加调性,但是另一方面,这种诡异的说话方式,很难把人描写得活灵活现&

  这样写也不行,那样写也不行,女性多了不行,中止家暴不行,主角暂时没赢也不行,主角前期弱了不行,主角挑战强者赢了不行,主角任务后收入多了不行……

  这就造成了我写作中莫名其妙多了一种模式:疑惑模式。

  举例来说明,写作的心路历程就是……

  呃……这样写,行吗?那样安排,是雷吗?

  我是不是又触犯了“网文界”的“忌讳”?

  继“女角色不能太多”,“主角不能丢面子”之外,我又要在本本上加上哪条“网络写作军规”呢?

  为了让情节有趣,我让醉酒后的凯瑟琳表现大胆、让奥莉薇误会而做出亲密举动、让家中出现略微尴尬、非常心跳,又颇具喜剧氛围的情节……

  这样的情节会不会又是雷?

  没法确定。

  一个因为收到太多的读者意见,而没了安全感的写作者,跃然纸上。

  于是乎,我逐渐从“作者”变成了“扫雷兵”。

  我的笔变成了扫雷仪,没有考虑到如何写更有趣,只是在写的过程中和写完之后,反复想是不是又写错了。

  从一个按照自己觉得有趣的方式写作,变成了拿着小本本诚实记载“军规”和“雷区”的人。

  有种“想在雷池里趟出一条生路可真难”的感触……

  我意识到,这样是写不好的。

  为了能讨所有人的欢喜,就瞻前顾后……

  那怎么设计情节?怎么让故事有趣?

  我必须意识到,我才是那个设计体验的人。

  我觉得有趣的,一定会有人也觉得有趣。

  我不能当扫雷兵,我要做个为了自己认为的有趣,勇戳雷区也不后悔的创作者。

  其实必须意识到,那些动辄就以“军规”和“教条”威胁和讨伐的人,是怎么“避”都避不开的。

  说穿了,因为他们本身就是雷,“爆炸”的情绪化留言和差评是他们的宿命。

  我不能因为无论如何都会爆炸的存在,而胆战心惊。

  毕竟,那也只是一种声音罢了。

  毕竟,既然要选择创作,说到底,我只能遵从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所以,我决定要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