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云君志向远大(第2页)
而人才储备上,炎黄脱胎于top集团,而top集团和锦城的电子科技大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包括厚朴秦家与电子科大也有很密切的关系。
只要他立足于锦城,成电科事实上便相当于是他的后花园一般,这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是成电科这个学校,还是锦城地方,都会如此支持。
而另外便是我们復旦了,这一点没啥好说的,你可以理解为,从现在开始,復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和计算机学院的学生,从毕业起,炎黄集团便是他们的首选。”
以前,石广勇对此还有疑虑,其实他对卿云初期能在学校获得的好处并不抱什么乐观态度。
特别是毕业生这块。
毕竟,復旦的学生,天生便有种精致利己主义的调性,崇尚无用的自由灵魂,没有国防七子那些学校学生那么……讲情怀的,就业是双向选择的事情,选谁不选谁,在哪工作不在哪儿工作,都是自愿的。
但石广勇是完全没想到卿云这货居然还有损招。
带岗实习……
这么走上一圈,至少是应届愿意工作的人,留在炎黄的几率非常之大。
因为这种模式下,等到他们真正毕业,到其他的公司去工作,纯属从头开始。
反而他们会因为精致利己主义的调性,趋利避害的选择留在炎黄集团……
而愿意走的,通常都是在公司里面混得不好的,甚至是混不下去的。
这法子,真特么的损到家了。
以炎黄集团那国内天花板级别的福利待遇,石广勇甚至觉得,卿云只要把这群学生实习期间的补助稍微提高那么一点点,就可以几乎是白嫖别人一年的劳动力。
“半导体这个行业……光靠资金和人员是不够的……云君志向远大……但应该还是挺困难的。”
桃乃穆香内的欲言又止,让石广勇笑了起来,“桃子酱,不用说得那么客气的。我个人觉得,在当前的环境和技术条件下,华国要想发展半导体行业,是痴人做梦的。”
桃乃穆香内听得十分懵逼。
几年的夫妻了,石广勇是个什么人,她再清楚不过了。
当年早稻田大学开出高薪邀请石广勇留在樱花国,待遇是国内的十倍都不止,哪怕是当时和自己有着暧昧关系,但是石广勇也毅然决然的还是回了国。
妥妥的大汉族主义分子,狂热的爱国者。
而此刻,他居然说出这样的丧气话,这太奇怪了。
石广勇苦笑了一声,“我给你讲个故事。跑到南海画圈的那个老人,伱应该清楚吧?”
桃乃穆香内的脸上露出了几分崇拜的神色,“那个老人家很了不起的,没有他,华国没有今天。”
一边是广场协定后陷入长久衰退的祖国,一边是改开后发展蒸蒸日上的华国,身处其中的桃乃穆香内感受颇多。
石广勇点了点头,双手合十放在脸上,两根食指捏了捏自己的鼻翼,一脸苦涩的说着,
“80年代是一个神奇的时代,科技的图腾,逐渐从奔涌的钢水和轰鸣的万吨水压机,变成了指甲盖大小的芯片。
不得不说,我们国家,却在这个时代落伍了,并且随着摩尔定律而越落越远。”
桃乃穆香内伸出手去,轻轻拍了拍他的膝盖,“广勇君,你以前给我上经济史的时候说过,经济发展是存在客观规律的。
华国要想突破计划经济的桎梏,就必须要暂时牺牲一些产业的发展。”
当初石广勇在早稻田上课的时候,就提出樱花国要想实现经济的再次增长,必须得转型发展的去库存去产能,举的例子便是华国的改开。
而桃乃穆香内因为其专业,对华国的半导体行业发展,也是很有了解的。
和很多人的印象中不一样,华国的半导体产业起步并不晚。
在一众回到新华国的黄昆、谢希德、王守武、高鼎三、吴锡九、林兰英、黄敞等半导体前辈大师的带领下,华国半导体产业从建国之初开始蹒跚起步。
不得不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华国的电子产业干得非常不错,四机部成立的两年后华科院就研制出了65型接触式光刻机。
桃乃穆香内在读书的时候就非常的吃惊,华国竟然在1965年就有了光刻机!
而那时候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