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头圆肚皮 作品

第五百六十一章:扬眉吐气

    而在这道菜中,鸢鹰更是难寻的原料。

    鹰为禽中之王,向来孤飞高远,寻常难见。

    常人往往只闻鹰啼,不见其踪。

    正因如此,老鹰在古代也拥有了种种吉祥的寓意。

    它代表着志向高远,前程远大,青云直上,代表着古人对后辈最高的期许。

    在清代满人的文化里,鹰更是神鸟,代表着勇武,强大。

    因此,这道菜自从出现之后,就只在宫廷宴席上出现过,从未流入民间。

    这道菜的做法,是将鸢鹰塞进雌雁的腹部,上锅用慢火煨烧,一点点煨熟。

    而这道菜的出现,也是来自乾隆的亲自授意。

    在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八十大寿寿宴之前,乾隆特意交代御膳房,要制作一道表怀感恩母亲养育之恩的菜品来。

    于是,经过郑二三个多月的研究,才制作出了这道菜来。

    这道菜中,五常俱全的雌雁就代表着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而它肚子里的鸢鹰,则代表着十全武功的乾隆。

    它寓意着一个母亲孕育出了一个强大的儿子,代表着乾隆对母亲的感怀。

    但无论是古代的鸢鹰,还是现代李逸找来当替代品的斗鸡,都是肉质偏老,极难炖熟的食材。

    尤其是还得塞进大雁的肚子里,受热困难,就更难熟了。

    为了保证外层的大雁品相完整,又能让内部的斗鸡入味,所以也不能用高压锅炖煮。

    于是,这锅【巧手烧雁鸢】从中午那会儿就已经放在灶台上慢火炖着了。

    炖到现在,已经炖了足足八个小时了。

    经过了八个小时的炖煮,原本满满一锅的汤水,都被炖得只剩下了一层汤底。

    而煲中的雁鹅也已经被炖得软烂,骨头都可以轻松抽出来。

    眼看火候差不多了,李逸就用漏勺将大雁小心的取了出来。

    大雁的脖子被李逸塞进了筷子固定,所以依然保持着昂首挺立的姿态。

    将大雁摆在盘子里后,李逸帮它调整好了造型,随即就在盘子四周摆好了用胡萝卜、黄萝卜,白萝卜、青萝卜、红心萝卜雕出的花形配饰来。

    在满汉全席上,这道菜需要用鹅蛋雕出一片片羽毛来,覆盖在大雁的身上,然后浇上勾芡的汤汁,制造出一种羽毛发尾暗褐,内部渐白的效果来。

    但李逸并不打算如法炮制,因为那样太累了,他也没那么多时间。

    于是,他烧了一锅糖浆,用筷子蘸着糖浆,点在大雁的身上,然后抽离拔丝。

    等到糖丝断裂,就形成了一根晶莹的绒毛,粘在了大雁的身上。

    一根筷子蘸一根,十根筷子就能蘸十根。

    李逸攥着一把筷子,很快就在大雁的身上制作出了一层细密的绒毛来。

    但这只是第一步,制做的是鹅绒的部位。

    随后李逸又用勺子舀出糖稀,在托盘里制作出了一根根用糖做成的羽毛来,插在了大雁身上。

    很快,一根根糖黄色的羽毛就覆盖了大雁的全身。

    晶莹的糖浆羽毛在灯光下反射着晶莹夺目的光芒,看上去很是耀眼,竟有些珠宝的感觉。

    这造型要比原版的鹅蛋羽毛更加漂亮,更有震撼力。

    在李逸制作的途中,直播间观众就已经惊叹连连了。

    等到一根根羽毛覆盖其上,造型一点点出现的时候,直播间里的弹幕就已经开始卡顿了。

    几乎所有的观众都在发着弹幕,赞叹着这道菜的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