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你从山里走来5(第2页)

  他们也邀请了亓越阳。

  亓越阳答应了。

  差不多该回去了,亓越阳还要给一家子做饭。

  路上,林一岚和他摘了小白菜。

  进屋前,林一岚抓抓亓越阳的手。

  又在他手心写:你晚上真的要去呀?

  亓越阳说:“嗯。去看看。”

  林一岚露出纠结的神情。她挺怕的,但是好奇。

  还爱看热闹。

  纠结再三,她问亓越阳,“可不可以带我?”

  亓越阳说:“那你要跟好我。”

  林一岚保证自己寸步不离,然后陷在一种紧张又兴奋的情绪中。

  睡了一天的陶梓注意到了:“小哑巴这是怎么了?”

  他和林一岚下棋,有赢有输,两个人蹲在院子里。

  大儿媳要从那过,陶梓挪了挪让开,头也不抬:“嫂子。”

  林一岚抬头,看见女人离去的背影。

  “我嫂子是去接我大哥了,”陶梓说,“一会就回来了,没什么好看的,你专心点呀。”

  路口,女人无聊地用脚踢石头。

  已经是黄昏了,天空变成暖烘烘的橙红,夕光如沐。

  月白长衫的男人,缓缓从路的另一头走来。

  女人看到了他,站在原地。

  他笑着,靠近了,很温和地说:“都告诉你了,不用等我的,先吃饭。”

  她低下头:“就一会。”

  他说:“就几步路呢。”

  两人往前走了几步,他理了理月白长衫,无可奈何似的,“我又不会丢。”

  但是就算这么说,下一天,女人还是会在家门外的路口等他回来。

  晚饭时,老太太依然是最后一个到的。

  亓越阳总算有点明白了,是在端某种架子。

  今晚的老太太对亓越阳大加称赞,说他做的那道茄子,很有当年,她家中厨子的几分影子。

  老太太说话时很注意腔调与姿态,说亓越阳像自家厨子,已是给他莫大的尊荣。

  “你该学点。”

  她对儿媳说:“若是早几年,你也是我们家的大少奶奶,我断不会让你吃这些苦头。”

  声音中颇有些世事变迁的沧桑与无奈。

  “但为人家妇,就是这样的。”

  老太太用茶漱口,又说:“世事难料,各人有各人的命。能享得起安逸,也要能忍得住苦楚。”

  大儿媳说:“妈,不苦的。”

  老太太难得对她赞美:“我当初就是看中你这点,不骄不躁,才让阿临娶你来的。我记得当年送你五对金镯子,别人家的新妇都会忍不住炫耀的,你却拿捏得住分寸。”

  大儿媳一愣:“镯子是妈送的?”

  她转头,看向陶临。

  陶临想了想,说:“镯子是我妈自己给你的礼物,不算在聘礼里头的。”

  “聘礼倒是我挑的,”陶临说,“当时不知道你喜欢什么,首饰就每样都挑了点。后来妈才说你就喜欢镯子的。”

  她笑了,“也不是,耳环也很漂亮。”

  亓越阳不动声色地看过去。

  她的头发被包在头巾里,有点散了,泄露出的一缕遮住一边耳朵。

  另一边露出的耳垂,耳洞早就不见了,倒是沾着泥。

  陶梓听得烦,只低头吃饭。

  老太太又想到林一岚:“你父亲没给你打耳洞?”

  莹白的耳垂干干净净的,什么都没有戴。

  老太太的手,交叠在膝上的软绸上,绸上绣着红牡丹,她的中指指尖,恰到好处地虚虚点在牡丹花蕊上。

  老太太说:“回头让小梓嫂子,也给你打一对。她会。”

  林一岚赶紧摇头。疼呢。

  老太太蹙眉:“没有耳洞,算怎么回事。以后嫁人了,身上缺东西,多失礼。”

  “脸上,头上,耳朵上,脖子上,手上,脚上。”

  “漏了哪样都不行。”

  亓越阳说:“她还小。”比陶梓要小吧。

  老太太的注意力果然到了陶梓身上:“我明天再催催陶从,再给你找几个姑娘看看。”

  陶梓说:“我不要……”

  老太太打断他,开始对他灌输成亲的诸多好处,要陶梓学学大哥,不要整天还是个只会到处玩闹的小孩子。

  “有媳妇,你才知道日子怎么过得好。”

  陶梓觉得烦,嘀咕:“我也没觉得大哥日子过得有多好啊。”就是多个人而已。

  吃饭的时候,留声机也一直在放佛音。

  今天的亓越阳已经比较平静了,马上就能习惯这个只要老太太醒着,就无处不在的佛音。

  晚上睡前,老太太照例烧香,跪在垫子上,喃喃什么。

  林一岚撑着不睡,就坐在门口,头一点一点的。

  意识有点模糊,但还记得要去看热闹。

  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亓越阳去找林一岚。

  她迷迷糊糊的,亓越阳看她困,轻声问她:“还去不去?”

  眼睛都睁不开了,还是重重点头。

  亓越阳就半跪下,“那我背你。”

  因为陶梓经常出去玩,回来很晚,所以家里的门总是半夜才锁上。

  老太太之前睡不着多半也是这个原因。

  月光冷冷的,林一岚头埋在亓越阳颈边,打起了小呼噜。

  呼吸也喷到他脸上。

  老实说,有点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