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春节档乱杀,六天破10亿(第2页)
秦风是警校出身,擅长侦探推理,在被迫跟着唐仁逃亡的时候,通过对唐仁的了解,意识到他不可能杀人,并经过分析,发现案情有可疑。
对破案有执念的他想要查明真相,而唐仁也想恢复清白。
唐人街神探组合正式出道!
接下来
的电影剧情就围绕着破案来走,期间又各种插科打诨,在符合逻辑的情况下,让剧情变得轻松愉快。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魏阳当初拍《扬名立万》就感觉到。
犯罪悬疑题材和喜剧并不是那么好融合的!
两者之间的分寸拿捏很重要,如果哪一方火候过了,就会导致整个电影变味。
比如犯罪元素过多,电影风格就会偏严肃压抑,喜剧元素过多,就显得轻浮,主线剧情弱化。
至今魏阳都庆幸的一点,《扬名立万》找了宁昊和王胖子当监制,特别是宁昊,他是玩黑色幽默起家的,最擅长喜剧+犯罪的结合,哪怕魏阳开了挂,也颇为仰仗对方。
有了《扬名立万》的铺垫,魏阳对这方面的把控明显增强了不少,又有上帝视角。
所以《唐人街探案》节奏轻快且不散,风格突出却和谐,让观众又紧张又欢乐,眼睛牢牢盯着银幕。
带有推理元素的电影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一直埋钩子,导致观众心里有很多问号,愿意等到最后揭开。
这也导致《唐人街探案》放了一个多小时,别说有人上厕所,连说话的人都少。
不是哈哈大笑,就是全神贯注的观察情节,还有一部分代入其中,各种推理谁是凶手,以及凶手如何作案,这也是悬疑推理题材的一大卖点。
不过,相比于上辈子备受诟病的开局就猜中《唐探3》,以及暗示明显,另有抄袭嫌疑的《唐探2》。
《唐人街探案》第一部的推理设置算是系列最好的,环环入扣,门槛也相对较高。
或许难不住那些推理发烧友,部分脑子灵光的也能察觉一二,但绝大部分的观众在答案揭晓后,才明白怎么回事。
“原来是这样?!”
标。
首日2.2亿,说不定《唐人街探案》春节这几天就能突破10亿。
魏阳也有些惊讶,但还不算失态,毕竟在上辈子2015年本来就是电影市场崛起,华语电影爆发的一年。
如果他没记错,上辈子2015年票房10亿+电影将近两位数,其中不乏《寻龙诀》《港囧》《夏洛特烦恼》这种15亿+或将近15亿的电影。
排名第一的《捉妖记》,因为各种原因。最终票房更是将近25亿,直接把内地电影票房天花板往上抬了好几层。
虽然《唐人街探案》比这些电影提前半年乃至大半年上映。
但市场基数和电影本身号召力在这摆着,在各家电影上映之前,抢一个开门红也在情理之中。
魏老板乃至一度唾弃自己的保守,明明自己才是重生者+天命之主,咋就这么没出息呢?
10亿+?
在《捉妖记》前面冲过20亿大关才是他应该做的事,做不到,就让李家航不举一个月。
魏老板发了狠,连春节都不过了,带着团队继续路演,而其他主创看到好成绩,也都斗志昂扬,毫无怨言。
他们是快乐了。其他各大剧组可就惨了。
《天将雄师》首日票房将将9000万。
《澳门风云》更是不足6000万。
《钟馗降魔》差不多4000万左右。
《狼图腾》首日票房仅2000万出头。
其余诸如《爸爸去哪2》《爸爸的假期》等电影,首日票房也都寒酸至极,前者还能凭借节目热度,勉强媲美《狼图腾》,后者首日票房不足八位数,凄惨至极。
坦白来说,这里面的多部电影票房其实不错,部分片方应该挺满意的。
但有时候就怕货比货,原本自己赚3000万挺高兴,但一看别人赚了1个亿,别说高兴了,能不活活呕死就不错。
而且根据市场分析,《唐人街探案》表现如此强势,势必挤压同期电影的市场。
也就是说,《唐人街探案》的那2.2亿,有相当一部分很可能是其他电影的。
这个说法不一定准确,有些钱别人不赚你也赚不到,但架不住大家都是这么想的,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然而这个难受,随着《唐人街探案》赚的越多,情况就越来越严重。
大年初二,《唐人街探案》票房稍降,拿下了1.8亿票房。
大年初三,票房有点逆跌,1.92亿的票房不知让多少人恨的牙根痒痒。
之后几日,虽然票房持续下降,但整体趋势正常,乃至有些后劲十足,偶尔还逆跌一下。
大年初六,春节档的最后一天,《唐人街探案》如愿突破10亿大关,
这是魏阳第一部票房10亿+电影,但绝不是最后一部………
天没亮,应该也算晚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