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庐煮酒 作品

第183章 内官改革(第2页)

  “朕解决了最关键的问题,接下来是尔等要考虑的。”

  他龙袍一振,“若事事都要朕拿出稳妥的方案才能执行,那要尔等何用?”

  百官闻言低头不语。

  杨廷和神色颓然,过了半响,才低声道:“是臣无状,请陛下恕罪。”

  “朕希望成为圣君明主,那尔等也必须是治世名臣。”

  他将手中瓷瓶往前一举,“该如何权衡利弊解决问题,朕给尔等一天的时间。”

  “明日,最终的解决方案必须出来。”

  他扫了一眼杨廷和,“吏部考核百官要成为常态,庸庸碌碌之辈,留在朝堂何用?”

  “是”杨廷和沉声应道。

  “朕曾听闻,顺大势者昌,逆大势者亡,如今的大势就是改革,就是嘉靖新政。”

  “尔等皆要好好思量,该如何改变,求变则生”他语气一历,“不变则必亡!”

  朱厚熜深知,要让新政顺利推行,朝堂上势必要有新鲜血液的加入。

  三宫开办,就是为了造血。

  但等到能培养出第一批人才,少说还有三五年的光景。

  在这之前,能用的就是朝廷的官员。

  他们从万人之中脱颖而出,自然有非凡的本领和超人的眼界。

  只是宦海沉浮,官场洗练,一个个的安于现状,失去进取之心。

  所谓能拖则拖,不能拖就搁置。

  办事效率一再下降。

  今日的申斥只是开始,绝不是结束。

  当然,朱厚熜也明白不能矫枉过正。

  打一个巴掌给一个甜枣。

  他朗声道:“新政施行,百官俸禄不断增加,凡是有利于新政做出功绩的官员,皆有升迁的可能。”

  “如今是最好的机会,青史留名,加官进爵,尔等为何止步不前?”

  张璁神情激动,当即慷慨陈词。

  “当今之世,平治天下舍我等其谁?”

  他朝朱厚璁一揖,又起身朝众位大臣一礼。

  行动举止之间,一股沛然之风扑面而来。

  众人纷纷起身还礼。

  “君臣一体,众人合力,则万事皆能解决,我张璁愿为大明肝脑涂地,愿为陛下鞠躬尽瘁。”

  他语气坚定,目光中充斥着一往无前的力量。

  “亦然”

  “我等亦然”

  “愿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华盖殿中,众人之声逐渐涨成一片大潮。

  朱厚熜颔首,“朕,就将重任交给列位臣工了。”

  在这之后,众人的效率出乎朱厚熜的意料。

  他以为要商量许久的内官改革,短短几炷香就决定好了大略。

  大殿中你一言,我一语,互相补充,商量完备。

  旁边记录的小黄门,笔从开始就不曾停过,他手上的宣纸洋洋洒洒记录了几千字。

  廷会结束,朱厚熜满意地点点头。

  六部尚书和诸位阁老相视一眼,也都如释重负。

  帝王威仪日重,不动声色之间就气势迫人。

  方才大殿之内的凝重气氛,真的好似冰雪封山,千鸟尽绝,山林湖海皆一片苍白。

  杨廷和等人慢悠悠地走在众臣的最后面。

  脚离开最后一个汉白玉石阶,走下紫宸台时,杨平和抬头眯眼望着巍然耸立的华盖殿。

  庄严肃穆的大殿,秩序井然的石柱,还有那巍峨磅礴的悠悠长天!

  “我们真的老了,跟不上陛下的想法了。”杨廷和嗟叹一声。

  费宏走过去劝慰他道:“介夫兄还年富力盛,能为大明再干上几年,何况年老之人智慧更渊博”

  杨廷和摇摇头自嘲一笑,“六十多,还小吗?”

  毛纪也心中怅惘。

  纵使他们还想把权力抓在手中,但形势比人强。

  争得狼狈,不如走得从容。

  杨廷和对着旁边几人说道:“我归退之期将至,届时就劳烦诸位多担些责任。”

  他说完深深一揖,不再言语,径直朝文渊阁而去。

  朱厚熜回转乾清宫。

  锦衣卫指挥使刘卫,已经很熟练地跪在了老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