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庐煮酒 作品

第128章 雨中交谈(第2页)

  麦福自己快步撑伞立在了朱厚熜身侧,王阳明身侧的宦官也早已替他挡起了雨。

  王阳明不了解当今世界的格局,朱厚熜却清楚得很。

  如今的大明,无论从哪一个衡量大国实力的角度,都可以说是世界最强!

  此时的欧洲,刚刚艰难地从黑死病的阴影中挣扎出来。

  百年英法战争结束,俄罗斯在东欧崛起。

  日不落帝国虚无缥缈,海上马车夫还在蹒跚学步。

  对比起富足而强大的明朝,西方诸国甚至都不能被冠以国家之名。

  人类文明最闪耀的地方,此刻在东方!

  然而越是弱小就越有可能,越是强大就越难变革。

  当今世界风起云涌,一股改变历史的大潮即将到来,而大明这个巨人却依旧在酣睡。

  朱厚熜很明白,他必须要抓住这一股时代的浪潮,甚至主动创造浪潮!

  葡萄牙在西非建立了殖民地,哥布伦已经发现了美洲,达•伽马到达了印度,再过一年,麦哲伦就能完成全球航行。

  但那又如何?

  不是谁走在最前,就能获得胜利。

  朱厚熜望着漫天瓢泼大雨,耳边是越发激烈的雨声,这雨点就像万千钟鼓齐鸣,又好像是大军出征的军乐。

  他充满信心,大明将引领未来世界发展的潮流。

  西学东渐,应该变成东学西行!

  而这一切,或许可以从建立三宫开始。

  王阳明细细体会着朱厚熜话中的意思,改元之后挂学宫的牌匾,以下事项在改元之后全面推行三官制度顺势废除国子监。

  再一联想现在的局势,王阳明眼中闪过一道历芒,甚至收编各地的私人学院!

  各地重学办教与王朝初期好处多多,商人乡绅慷慨解囊更是一大义举。

  可无论什么东西,一旦和巨大的金钱挂钩,甚至与滔天的权力联系在一起,就会失去它原本亮丽的色彩。

  私人办学不受控制,庙堂成为了商人金钱的延伸,官员之间以此联系沆瀣一气。

  到了最后,甚至会出现另一个庞然大物——“东林党!”

  有人的地方就必定有争斗,朝堂免不了派系之争,但你死我活的党争却有可能避免。

  而从根子上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兴办官学,能让所有人都读得到书的官学!

  思及此处,王阳明神色一正,看向朱厚熜的眼神中多出了几分希冀。

  或许他这十多年来最大的心愿,就将在这位大明年轻的帝王手上实现。

  转念一想,他立刻明白了朱厚熜为什么要给国子监送成贤门的牌匾。

  这是圣意亲裁,礼争之中学生的争端,无罪!

  元末至正二十五年,太祖在应天府设置了国子学。

  国子学中的成贤门的牌匾,是著名书法家詹孟举所书。

  但太祖认为,最后一个门字写得不好,“粉其钩,卒不补”,于是门字就一直缺钩。

  太宗为了表明自己承接正统,迁都之时连同国子监的几块牌匾一起带了过来,其中就有成贤门的牌匾。

  如今陛下御赐新的牌匾,不正是向天下人说明圣意眷顾。

  既然皇帝赐匾,国子监焉能有罪?

  朱厚熜龙行虎步,与王阳明一边交谈,一边朝西苑天工院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