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庐煮酒 作品

第123章 历法(第2页)

  “天道眼中,我等于草木又有何异?”

  杨青山喃喃自语道:“草木与人何异?人也只不过是天地之下的一部分!”

  朱厚熜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坚决,“天地祭礼要在本月举行!”

  “是”杨青山拱手一礼,一个日期脱口而出。

  “十一月二十九日”

  “好!”

  朱厚熜点点头,随即话锋一转。

  “杨爱卿觉得大统历如何?”

  “这是明初太史院使刘基,对元朝授时做出一些改动之后形成的历法,臣以为精妙至极。”

  杨青山一愣,似乎没有想到皇帝思维如此跳脱,但也很快答了出来。

  “哦,精妙至极吗?”

  大明的大统历是根据天文家郭守敬所创立的历法系统进行调整得出的。

  在当时,可以称得上跨时代的发现。

  更重要的是,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片土地上,所有的人都用着同一部历法。

  大统历不仅详细地说明了月相,还可以预测日食和月食。

  古人早在汉时就知道地球是圆,在明代的巜三才图会》中,继承并发扬了这个观点,提到了赤道的概念并且介绍了时差。

  明人,很早就认识到了日食和月食是一种天文现象。

  杨青山心中咯噔一下,对皇帝的话有些摸不着头脑。

  听陛下这语气,难道是对大统历不满吗?

  可是,这已经是一部改无可改的历法了!

  多少钱人的心血浇筑,多少人的薪火相传,才有了大统历的出世。

  身为钦天监监正,没有谁比他更懂得历法的重要,也没有谁比他更清楚历法的来之不易。

  “大统历虽好,也有改进的余地!”

  朱厚熜笑着问道:“以大统历推算日食,可准确否?”

  “这……”杨青山似有些不甘,反问道:“可大统历运行天下,百姓以此春耕秋收,计算日食又有什么必要呢?”

  朱厚熜摇了摇头,以前不重要,未免现在不重要。

  一个准确的授时,对于科学有着难以言表的重要性,对于他接下来的计划也至关重要。

  朱厚熜挥袖指向暗夜,“从羲和制历,颛项通传天下,再到太初传世,乾象更迭,直至如今大统历,历法更迭岂能止步不前!”

  “杨钦监正,大明新修历法,可少不了你的力量!”朱厚熜目光灼灼。

  杨青山闻言呼吸也变得有些急促,两侧的脸颊不自然地出现一丝红色。

  青史留名,亲自参与一部历法的修订,这是何等的荣耀!

  他当即不再反对,郑重地行了一个揖礼,“臣谨遵上意。”

  “那就先去准备,改元之后,朕就将全面推动历法修订”

  朱厚熜摆摆手,杨青山便躬身离开了御花园。

  只剩他一人独对皓月。

  新修历法,也不算他心血来潮之举,而是经常观摩天地道痕所得的感悟。

  红尘炼大丹,天地为丹炉,山川河海为鼎足,但只有空间之广而无时间之深。

  他望向天空那亘古不变的明月,心中多出了几分感悟。

  若舍去时间而成的大丹有形无神,虽能飞升却也不得圆满。

  朱厚熜一振袖袍,凭空而生的微风便拂过满园花草。

  “上下左右为宇,古往今来为宙,飞升之丹需要时空熬练!”他自语道:“这历法,就是沟通时空的锁链,炼丹时间的龙虎交会。”

  “陛下,祭祀大典所需都已安排妥当,吉时一到就可举行。”麦福缓声道。

  “如此便好”

  麦福不着痕迹地提醒了一句:“杨监正脚步有力,行动间颇有章法,想来武功不俗。”

  朱厚熜摇摇头,意味深长地说道:“如今朝堂上谁又不会武功?能为朕所用就都是好臣子!”

  麦福含笑称是,转而谈起了苏州局势。

  “黄大监苏州之后,意外发现了一大批先天高手。”

  “哦”朱厚熜感到有些诧异,不禁问道:“不是江湖低迷,难出高手吗?”

  “这些人空有境界而无实力,而且仿佛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

  “查清楚这些人来自哪?”

  “五通神庙!”麦福低声道。

  他又补充了一句,“应该是十几年前就出现了,不然黄大监也不能轻易拿下。”

  朱厚熜点了点头,他也清楚天道曾经的限制。

  以某个特殊的时间为节点,在此之前武人不敢轻易动武,在这之后也不能大动干戈。/

  反倒是最近几年成长起来的人,一路走来畅通无阻。

  朱厚熜眼中闪过寒光,“告诉黄大伴再等等,十二月一过。”

  “伐山破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