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庐煮酒 作品

第116章 推书官

  田锋踏进东殿就朝着朱厚熜的方向拱手一礼。

  “陛下”

  他抬头,下意识愣了一下。

  正对着他的墙壁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舆图。

  中央的舆图,所画的正好是大元的疆域!

  朱厚熜穿了一件四团龙袍,负袖立于舆图之前。

  他缓缓转过身,头上插着的翠玉簪,迎着光影闪烁了一下。

  “田爱卿,推书一事如何了?”朱厚熜问道。

  他先前已经去过文渊阁,观察了一番《永乐大典》上的气运团。

  气运之色明黄璀璨,且变得更加浓郁。

  朱厚熜粗略估计了一下,比起之前大小应该增长了一半。

  这说明,将永乐大典推广出去的工作已经卓有成效了。

  而现在他找来田锋询问,是想要知道具体的过程。

  在他的印象中田锋担任通政史一直是个老好人的性格,在通政使司也一直干得不温不火。

  而现在短短几月的工夫,这气运增长如此迅速,想来他的手段也是不俗。

  “陛下传下旨意之后,臣一刻不敢耽搁,同张尚书一起组织人手花了三天的时间筛选书籍,又寻找各种办法进行推广。”

  他顿了顿,语气中多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自得。

  “《邸报》《农书》,甚至是画本,只要百姓能看得到字的地方,臣担保就会有大大典的痕迹。”

  他抬手恭维道:“托陛下洪福,新型的印刷技术和造纸技术出现,才能使臣的构想成为现实。”

  朱厚熜笑了笑,问道:“恐怕田爱卿的方法不止于此吧。”

  田锋身子稍正,抬手又是一礼,只是脸上的神情多出了几许不自然。

  他干笑道“不瞒陛下,臣还命人将农书的内容编成了戏曲和评书到各方进行宣讲。”

  “哦”朱厚熜脸上多出了几分意外之色。

  能想到通过民间广为流传的戏曲评书宣传农业技术,这田锋倒也算得上一个人才。

  明朝时的小说极为发达,戏曲也处于一个井喷的状态,民间文人雅客参与创作的不少。

  但高居庙堂之上的朝廷大员,却极少有看得上这东西的人。

  想到此处,朱厚熜不由夸赞道:“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田爱卿初心不改啊!”

  他几步来到紫檀桌案前,拿起了一幅小画。

  画的是一张秋月图。

  秋意正浓,圆月悬翠峰。

  清风徐来,碧潭水波不兴。

  “这画,朕就赠予田爱卿!”

  田锋双手将画接过,脸上难掩喜色,“臣,谢陛下赐画。”

  “好了,这画你收了,朕还有一事要让你办。”

  朱厚熜沉声道:“你借助戏曲书籍传播农书内容确实功效非凡,但要让大民百姓知道具体的方法,甚至将之用于耕作就有些难。”

  “陛下的意思是……”田锋试探性地问道。

  田锋在接到推广永乐大典任务的时候,就经过一番思考。

  他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推书当成一项任务,具体落实到每一个下方的官衙。

  可…

  可他田锋办不到。

  通政使司,掌内外章奏和臣民密封申诉之件。

  俗称“银台”,相当于现在国家信访局的功能。

  而从建国之初发展到现在,老百姓能发到通政使司的信件越来越少,百官的奏折却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