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庐煮酒 作品

第101章 礼乐(第2页)

  朱厚熜一脸欣然地看着眼前一字排开的黄钟,情不自禁将手向前探去,摸了摸那凹凸的钟面。

  《汉书》记载“本起于黄钟之钟”

  黄钟就是定音的工具

  所谓黄钟就是大且匀称的竹管,古人在其中装满一种叫秬黍的谷粒,而能够装满1200谷粒的空间,就被叫做一合。

  一合等于一升,十升等于一斗,十斗等于一斛。

  而1200颗秬黍,的重量被定为12铢,一两就是24铢。

  “两”,可以被理解成十二律的2倍。

  “一两二十四铢,一年二十四节气。”他轻声赞叹道。

  朱厚熜悬浮着的五色流沙,这东西将充当谷粒的作用,装满黄钟的重量就是一两!

  由于天然生长的竹子空间大小不一,谷粒的质量也不一,计量上就会存在误差。

  接下来大明发展的道路,却需要精确更精确地度量。

  眼下确定一个足够准确的标准,势在必行!

  他抓了一把五色沙,感受沙土从指缝流过的感觉。

  还有每一粒沙上大道的痕迹!

  肉眼可见,刚刚才回升了一些的大明气运海,又回降大概一个指甲盖那么高的水面。

  但朱厚熜却并不心疼,反而认为花费的气运很值得。

  “如今黄钟,也算得上天地的标准了!”他喃喃自语道。

  黄钟和五色沙上凝聚了一小部分大道的规则,仿若天生一般。

  他信手一招,一尺长的朱紫色钟杵落入手中。

  随着他心念一动,黄钟自行悬于一丈长的金银框中,五色沙也仿若流水一般,落进了一旁的铜盏内。

  “咚”

  一声更悠长,更厚重的声音,在碰撞间激荡,最终从太庙向四周远远传去。

  太庙从百年前就未曾熄灭的烛火,微不可见的颤动了几分。

  大殿前祭祀的烟雾,不断变化着形状,最后笔直成一竖的形状直插天际。

  朱厚熜握着钟杵,一时感慨无限。

  于一个国家而言,统一度量衡,是让四海归于一统,中央的标准推行全国。

  昆仑山的一根竹子,影响了华夏几千年。

  现如今,大明黄钟也将深刻改变这个世界。

  他已经决定,在改元之后,新礼推行之际,使用重新定义的度量!

  礼法与度量一起推行。

  中华是礼仪之邦,更是礼乐之邦!

  但眼下,也只能让这东西在太庙陪着祖宗了。

  “吱—”

  侧殿的大门被缓缓关上,太阳的最后一缕余晖奔向了万岁山的怀抱。

  是夜,张璁挑灯夜读。

  他为下一次廷问而准备的资料,已经在桌子旁垒了厚厚的一层。

  张璁下意识地想在左边抽一张宣纸,却不小心扑了空,一下子失重压在了桌上。

  灯花随着桌子的轻颤,飘落在了墨字上。

  “唉,从古至今改良者多,而开创者少”他一声长叹,将身子坐正。

  他的眼睛亮得出奇,“我将成为少数几人之一”

  “好哇,实在是好啊,当浮人生一大白!”

  他捧起黄酒一饮而尽,几滴酒液洒落,沾湿了宣纸上的字迹—

  改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