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闻墨卿 作品

第一千八百零九章 猜测(第2页)

所以封禅本身不会受到任何干扰,也就不会有除了死人以外任何其他后果。

听到这个回答的其他人表情都很淡定。

不会造成额外的负面影响就好,至于死人……江湖上从来不缺死人,每时每刻都在死人。

墨家当然不希望反秦势力有伤亡,但有人想作死谁也挡不住,他们又不是拯救苍生的圣母。

盗跖看着周围的同伴,一摊手嬉笑着说道,“所以咱们没事了?就来搞了一场失败的刺杀?”

班大师脸色阴沉的想了一会,叹声说道,“貌似……除了追查一下田氏一族那边以外,确实没什么可做的了。”

“这一次,是我们失算了,儒家面临的困境,我们恐怕暂时提供不了任何帮助了。”

雪女插话说道,“古寻不可能坐视儒家陷入险境,他应该会做些什么。”

古寻和儒家的关系,对他稍有了解的人基本都清楚,而在场的人也都清楚。

当然,了解的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盖聂眼眸低垂,声音平淡的回应道,“他应该会出手,但能否奏效是个未知数。”

自助者天助之,儒家若是一心找死,古寻又能补救几分呢?

总不能直接把赵高干掉吧?

退一万步说,就算干掉了赵高,嬴政也未必就会容忍儒家,他总不能连嬴政也干掉。

“那咱们接下来……回桑海?”盗跖已经懒得去想儒家的事了,直接问道。

班大师未作决定,砍向其他人,“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逍遥子抚须说道,“我应该暂时不会去桑海了。”

“天人之约将近,我该回山准备面对我那位晓梦师妹了。”

班大师闻言一拍脑袋,“对对,最近事太多,老头子我差点都忘了天人之约了。”

“这是要事,逍遥先生自行斟酌即可,不必考虑我们。”

除逍遥子外,其他人都没有额外的想法。

所以最后就是墨家的人和盖聂回桑海,逍遥子和他们分道扬镳,返回道家太乙山。

………………

两日之后。

东巡车队按照预计的时间,抵达了泰山区域。

至此,泰山封禅的序幕算是正式拉开。

然而有些尴尬的现实是,封禅在即,被嬴政招来的儒生却仍然没有讨论出,究竟该怎样进行封禅大典。

周王朝的礼制很完善,很全面,可惜的是周王朝已经失去统治能力五百余年了。

先秦时期保存信息的能力非常有限,无论是竹简还是皮革布帛,亦或者后来的纸张,都是极易损毁的。

孔子时期,封禅大典的详细过程就以全部失落,到如今就更不用说了,也算是礼崩乐坏的一个侧影吧。

当然,礼崩乐坏带来的直接结果不是礼制消失,而是礼制分裂,就如同各国的车辙,文字,以及度量衡一样——这些严格来说也算周礼的一部分吧。

所以现在这些儒生就在讨论,究竟该用哪一家的‘礼’。

有的认为要用鲁国传统祭天典仪,有的认为要用楚国的,也有的认为要用齐国的。

当然,其他各国的也都有支持者。

他们的选择没有任何公心可言,全都是私心。

主要这事也无‘公’可谈。

真正的仪式祭礼已经失传,理论上嬴政用现存的任何一种祭礼都可以,无所谓合适不合适。

那这群儒生当然是选自己最中意的,对自己最有利的一个了。

至于嬴政是什么想法……他们可不管。

在他们看来,嬴政要是有想法,就不用把他们召集起来共同商讨了。

众所周知,秦国起自西陲,放几百年前属于蛮夷之地,本就不知‘礼’。

而在事实上,秦国在礼制这方面确实不如中原诸国……确切的说除了武德,它什么都不太行。

当然,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因为秦国礼制有缺,不如中原,所以嬴政才需要儒生来为他研究封禅典礼——这是那些儒生的普遍想法。

正因为抱着这种皇帝有求于他们的想法,这些儒生近来才会那么狂妄。

车队内,伏念找上了一位儒家同门,也是天底下为数不多身份能和他比肩的儒生,帝国博士官淳于越。

作为曾经教导过公子扶苏的儒学博士,淳于越的身份在整个儒家内部都是排得上号的。

他也是为数不多,和伏念还能真正心平气和交流的儒生。

但他和伏念并不是一路人。

“淳于先生,不知上次我与你说的内容,你考虑的怎么样了?”伏念略带一丝疲惫的向淳于越问道。

淳于越淡然的看着伏念,直接回道,“该说的,上次我都已经说完了。”

“伏念掌门,你的想法是不可能得到任何支持的。”

伏念跟他说的事很简单,就是想请淳于越支持,压制如今越发喧嚣纷乱的儒家。

而淳于越的回答自然是否定。

他理解伏念的行为,知道对方在担心什么,但他并不能支持伏念。

“淳于先生,你难道还看不明白如今儒家的境地吗?”伏念强忍着怒火,压抑着声音质问道。

“我明白,但是这个机会我……整个儒家都不能放过。”淳于越摇摇头,平静的回应道。

“这不是机会!”伏念加重语气强调道。

已经年迈的淳于越毫不退让,声音硬朗的回道,“对我们来说,这就是机会,践行圣人之道的最后机会!”

淳于越不肯配合伏念的原因很简单——他是一个纯粹的,原教旨主义的孔子至上主义者。

换句话说,他坚持恢复周礼。

当然,他倒不是要求帝国改国号为周,只是希望嬴政能恢复分封制。

这是一个不太合理的要求,但淳于越也并非食古不化的老顽固,他并不强求完全恢复周王朝那种分封,接受一定程度的改变与退让。

但像嬴政现在完全废除分封,全面推行郡县的举措是他完全不能接受的。

泰山封禅让他们这些人看到了机会,看到了让嬴政退让的机会。

他们当然不肯放过这个机会。

所以伏念,自然而然的站到了他们的对立面。

淳于越能保持对伏念的温和态度,没有一味排斥他,已经算是很给伏念这个儒家掌门的面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