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一〇五五章 布鲁特人的选择(第2页)

  “你的意思是我们与沙俄人联合?可是他们刚刚失败,跟他们联合只会成为他们的炮灰。”

  这些王国的贵族上位者,一点都不傻。

  “不不不,诸位,我们自然不会选择一个失败者作为靠山。”

  “你是说我们投靠英国人吗?可是英国人距离我们太远,他们连爱乌罕都打不下来,何谈支持我们?”

  当即有人反驳道。

  英国人发动过两次入侵爱乌罕的战争。

  结果可想而知,这个号称帝国坟场的地方可是历史悠久。

  这里被称为亚洲的心脏,那些崛起于中亚、西亚、东亚和南亚的帝国,想要向另外一方扩张,都要先经过爱乌罕。

  英国人对爱乌罕的两次入侵都以失败告终,损兵折将,最后退回白沙瓦。

  作为爱乌罕北边的邻居,浩罕汗国自然是知道这些的。

  “不需要接壤,爱乌罕人绝对不敢阻挡英国人给我们提供援助。其实只要我们得到英国人的口头援助,沙俄人也会立马与我们结盟。”

  “这样我们便与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结盟。你们觉得华族还敢对我们用兵吗?”

  这个雅霍甫到底是后世被称为中亚屠夫的大人物。

  这个时候他已经成为了英国人、沙俄人在浩罕的代言人。

  “雅霍甫说的没错,这些华族人就是再嚣张,他们也无法与整个世界为敌啊。”有人附和道。

  这些贵族也不想华族的势力进入浩罕。因为他们担心丢掉自己的特权。

  最终雅霍甫被任命为特使去与英国人接触。

  当然了,这不妨碍他们暂时断绝与沙俄人的往来。

  华族人现在就在边上,他们也担心将华族给激怒。

  现在只是秋季,华族还是有时间对他们出兵的。

  其实,他们都想多了,华族并没有准备对他们用兵。

  董良在扩张上一向是非常保守的。

  有的国家扩张,只是为了满足上位者的野心,或者是为了满足一部分人的利益。

  但是华族的扩张只会为了华族的百姓,为了这个民族的未来、子孙后代去着想。

  董良为此经常会教育底下的将领,不要为了满足自己立功的欲望而去打仗。

  无论仗打得多么的漂亮,总是要有人牺牲的。

  战士们可以为了保家卫国而牺牲,但是不能因为满足个人的私欲而牺牲。

  但是浩罕的问题终究是要解决的。

  董良为此与左季高商讨过,两人达成了一致意见,暂时不使用武力,至少不能华族亲自动手。不过也不能就这样放过对方。

  因为浩罕的情况复杂,其内部的民族矛盾非常尖锐。

  其中有一支力量战斗力非常强悍,而且与华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个族群就是柯尔克孜,满清官府通常称其为布鲁特人。华族延续了这一称呼。

  他们还有一个名字叫吉尔吉斯人。

  这个族群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里,他们都生活在蒙古高原西南部的阿尔泰山地区。

  后来因为战争逐渐搬迁到了天山西麓的伊塞克湖周边地区游牧。

  他们大部分臣服于满清,还有一部分人生活在浩罕汗国境内,这一部分人接受浩罕汗国的控制。

  此时在伊塞克湖边上的布鲁特人大帐中,各部的首领济济一堂。

  因为他们今天要商量一件关系到整个族群命运的大事。

  “诸位,我们柯尔克孜从来都不是一个强大的族群,但是我们却能够延续数千年时间,就是因为我们总是依附于强者,现在华族已经控制了整个伊犁河谷,我们必须要做出一个选择。”

  年老但精神矍铄的布鲁特人首领马扎依向部落的头人们询问道。

  布鲁特人并没有集权的王。马扎依因为德高望重被大家推举为部落首领。这才有资格支持这场大会。

  “我觉得我们没有选择,土尔扈特人在华族进入西域之后就投靠了华族,现在他们已经占据了哈萨克人的牧场,华族人不会放牧,我们应该早点投靠华族,这样以后也能够得到更多的牧场。”一名身材魁梧,样貌凶悍的头人说道。

  与浩罕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布鲁特人没有建国的野心,他们只关心自己族群的延续。

  大部分人都觉得他们投靠华族太晚了,现在好处都已经被土尔扈特人给占了。

  “好,大家都愿意投靠华族,那么我们就去见那个华族的使者。”

  马扎依穿上了一件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汉人官服,带着一众头人走出了大帐。

  左季高派来的使者丁州已经等在外面十几分钟。

  他不着急,要给这些人商量的时间。

  他的身后只有十几名护卫,还都是土尔扈特游骑兵。

  这里的海拔非常高,华族士兵很难适应这里的环境。

  其实丁州也有些难受,他是一个南方人,这里又冷又高,虽然才是秋天,但是这里的晚上已经可以结冰,白天的时候风能够将人给吹跑。

  这绝对是一件极其艰难的苦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