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一〇五一章 六角大楼

  西北的战事依然牵动着所有华族人的心。

  有关胜利的消息几乎占据了所有报纸的头条。

  复兴三年的夏天,华族几乎没有别的大事,雪城一线,沙俄人在损失了一个师之后,退出了中西伯利亚高原,退守叶聂谢河下游的几个据点。

  驯鹿突击队趁机西进占领了沙俄人的一些毛皮据点。现在这些地方都建立了华族的贸易站。

  北境的雅库特蒙古人还有因纽特人都知道跟华族人贸易获得的好处更多。他们也更加愿意依附于华族人。

  驯鹿突击队趁机吸收了大量的土著,人数增加到了两千多人。

  现在驯鹿突击队将自己的活动地点放在叶聂谢河的东岸,没有上面的指示,他们也不会擅自去进攻沙俄人。

  中路的草原军团倒是没有什么军事行动。控制了图伦城和叶聂谢河上游的阿穆哈拜商之后,护卫军停止了脚步,将主要的精力放到了地方的建设上面。

  在阿穆哈拜商,护卫军建设了一座小型的造船厂,至于目的非常明显不过了。

  自然是为了未来攻略叶聂谢河流域做准备。现在华族已经将在北境控制了中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

  西伯利亚地区的三分之二落入了华族的手中。

  不过整个西伯利亚的精华还是在西西伯利亚。

  这里也是沙俄人经营最好的地方。

  华族暂时还没有收回西西伯利亚的打算,那样的话,华族就要将与沙俄之间的分界线推到乌拉尔山。

  也就是将沙俄给赶出亚洲。

  不是军队没有那个能力,而是华族的后勤补给能力做不到。

  这里说的后勤补给能力,是指在保证华族内部正常发展情况下的后勤补给能力。

  要是真的竭泽而渔,以华族的体量显然也是能做到的。

  在扩张上,董良一直都非常克制。秦始皇就是克制不住自己,然后玩完的。

  不过华族控制了叶涅谢河上游以及西萨彦岭的西麓,已经在占尽了地利的优势。

  ……

  南京城栖霞山脚下,一栋六角星形状的五层堡垒型建筑拔地而起,周围还有很多小建筑群拱卫着这里。那些小建筑群就是一座座军营,还有军队院校。

  整个栖霞山西侧都是军方的势力范围。

  董良一大早就驱车来到总司令部参加这里的联席会议。

  所谓的军队联席会议就是军方邀请内阁主要部门的负责人来参加会议。

  今天会议的主要议题就是这次战争之后的伊犁河谷安排。

  “元首,诸位大人,目前伊犁河谷还剩下将近五万沙俄人,被我们分割包围在三个地方。”

  赵烈文指着地图介绍道。

  不过众人对此似乎并不关心,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被分割包围的敌人迟早要被消灭。

  赵烈文继续介绍道:“另外,有大约三万沙俄军队从夷播海南麓撤走,根据我们的情报,他们得到了浩罕汗国的帮助。”

  康老八插话道:“中亚三国不识时务,沙俄人多次想要灭其社稷,他们依然帮助沙俄人,我看干脆乘胜将其给灭了。”

  这种时候,也就是康老八敢于随便插嘴。

  孙延平捋着胡须笑道:“老八,你这一张嘴就要灭掉三国,口气太大了。”

  “这有什么大的,中亚三国迟早要纳入我华族版图,要不然西域依然是我华族边陲,何来永固?”

  孙延平和康老八二人在华族高层中算是年纪比较大的。

  众人在他们面前都只是小辈。

  赵烈文尴尬地清了清嗓子说道:“两位前辈可否先等烈文将情况介绍好。”

  见到两位不说话了,赵烈文才继续说道:“我们这次伊犁河谷战役,缴获了沙俄人大量的物资,足够我们再打一场大规模战役的。左帅的意思是先消灭这五万沙俄兵,然后将战线推进到夷播海,在夷播海沿岸修建永固要塞,后面还希望中枢能够调拨建设兵团前去屯垦畜牧。”

  左季高没有说要乘胜占领整个哈萨克,已经算是比较保守的。

  不过左季高似乎并没有放弃哈萨克草原。

  “左帅请准调土尔扈特蒙古一万户,漠南蒙古一万户入哈萨克草原,驱逐当地的哈萨克势力。”

  赵烈文看向众人。

  “这样是否会尾大不掉,胡人弱小之时依附于中原,一旦今后他们成长起来,是否会反噬。”吏部总长董瑾道。

  “董总长,说的在理,所以属下觉得,可以仿照西域之例,在河流水土丰美之地开垦土地,安置建设兵团,另将草原划分成盟旗,给草原部众放牧,各盟旗之间不得随意跨界。”周藤虎道。

  他说的就是满清治理草原的政策。

  华族基本上延续这一政策,只是取消了盟主、旗主,而以行政官员代替。

  不过当地的主要行政官员依然由草原人担任,同时充分尊重他们的游牧习惯。

  那些干旱贫瘠的草原,如果发展驻牧业,对草原的破坏太大。

  后世的外蒙古就是因为学习苏联搞驻牧,最后让漠北草原大规模荒漠化。

  草原人搞游牧并不就是落后,因为当地的草原自然环境太脆弱了,不游牧的话,草原很容易就会被透支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