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九一五章 暂时的和平

  谈判就是要将自己的关切说出来,将双方的矛盾给发掘出来。但是最终还是要通过妥协来将这些问题化解,又或者是暂时掩盖。

  双方的战舰就这样在海面上无声地对峙。

  大家的目光都看向两艘小型战舰。炮兵甚至已经给主炮填装了火药,似乎只要坐在中间的人摔杯为号,他们就会万炮齐射。

  这样的对峙,最煎熬的是哪些普通的士兵。

  双方的士兵要在烈日的炙烤下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而且他们并不知道那些大人物到底谈得怎么样了。

  在未知的焦虑,炎热封闭的环境中,双方的士兵比拼着自己的意志力。

  第三特混编队的将士刚刚从廖内群岛前线赶回来,身上的疲惫还没有消除,就参加了这场海上对峙。

  徐子鸣通过船上的喇叭给战士们喊话,鼓励大家发扬华族海军吃苦耐劳的精神。九九小说

  “飞霆号”巡航舰上,前主炮炮手江必成脸色发红,扑通一声摔倒在地,炮长赶紧将其拖出炮塔,给他的嘴里塞上龙虎人丹,同时用冷水给他降温。

  英军战列舰“凯尔特人号”上,一名瞭望手因为中暑昏迷从十几米的桅杆上摔了下来,身上多处骨折。

  数个小时过去了,双方都不好过。

  董良的座舰客厅有电风扇和冰块,要比外面舒服多了。

  巴夏礼一进来之后就注意到了这些小东西。

  华族人似乎对电力的应用非常感兴趣。

  在新加坡的总督府中也有这样一台电风扇。

  他甚至了解到,华族生产的发电机和电风扇、电灯泡等电力有关的商品已经开始卖到欧洲去。

  用了华族的东西,可以在城堡或者庄园中,建立一整套电力系统。

  这是华族第一次向欧洲输出工业品。虽然这些东西与英国的商品并不冲突。而且数量并不多,只有一些有钱人会图新鲜购买这些东西。

  因为你要用风扇和电灯,必须要先安装发电机。在欧洲,还没有发电厂集中供电。

  这样成本就非常高了,只有贵族能够用的起这些东西。

  如此看来还是英国人主打的商品更加有竞争力。

  “巴夏礼先生,还有一件事情,刚刚缅甸的使者到华族请求恢复宗藩关系,说起来缅甸一直是我华族的藩属国。除此之外,缅甸国王还请求我华族出兵帮其平定下缅甸的叛乱。”

  巴夏礼的眉头一皱,他没想到董良的思维那么跳脱。

  也没有想到华族会打出缅甸这张牌。

  郭嵩焘现在就在缅甸,缅甸使团的事情自然是他游说的结果,而缅王最终屈服与北方木邦土司的叛乱有关。

  木邦土司在几个月前突然对缅军发难,袭击了缅甸军队在木邦周围设立的几个军事据点,差一点就打到阿瓦城。

  他们不知道为何从树林里面捡到了大量火枪。木邦人说他们获得了上天的庇佑。

  以前缅人欺负他们,还不是因为他们武器差吗?

  正在这个时候,其西北部的孟养、蛮莫等土司也将缅王派遣的税务官给驱逐。

  这下子缅王急眼了,他们已经失去了下缅甸,要是没了北部地区,那么缅甸就只剩下阿瓦城周围的一小片区域。

  于是缅王敏东同意了郭嵩焘提出的条件,与英国人断绝关系,一边倒地投向华族的怀抱。

  由于缅甸的事务是印度总督管辖的,所以巴夏礼还不知道这些消息。

  但是他作为东方事务特使,不能不管缅甸的事情。

  相比东印度群岛,印度地区对大英帝国更加的重要。

  印度地区有庞大的人口,肥沃的土地,既是大英帝国最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地,也是最大的市场。

  而缅甸就像是插在印度边上的一把刀。要是华族彻底掌控缅甸,必将从陆地上威胁到印度。

  不仅仅如此,有了缅甸之后,华族还将在印度洋拥有自己的港口。

  这对大英帝国来说一定是巨大的灾难。

  “元首陛下,我们与缅甸早就已经签订了正式的条约,下缅甸的独立是当地民族做出的选择,这一现状绝对不能够改变。”

  巴夏礼还真担心华族会出兵缅甸。

  华族毕竟在自己的本土边上作战,陆军上有很大的优势。

  董良将自己压箱底的筹码都放了除了,谈判到这里终于要有了结果。

  海面的中间,两艘战舰终于分开,各自回去,英国人的舰队开始掉头回去。华族第一舰队也启动舰船,转向离开。

  一场剑拔弩张的对峙就这样结束了。

  巴夏礼和董良实际上在下一盘棋,双方都拿出了自己手中的筹码。

  英国人有自己庞大的殖民体系,有在欧洲的巨大影响力。他们可以撕破脸,彻底封锁东西方贸易,然后与沙俄人一起进攻华族。

  但是华族也有自己的筹码,华族海军还有底牌。海战中,英国人不一定能够取得压倒性的优势。那么这个时候,华族可以派出陆军从缅甸对英国人发动进攻,甚至从阿萨姆地区一直打到加尔各答和孟加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