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八八四章 小手段(第2页)

  但是现在华族开始准备对缅甸动手了。

  这里将成为华族与英国人博弈的新战线。

  这就绕开了英国人重点经营的新加坡要塞。

  华族想要通过海战击败英国人,胜算微乎其微。

  都说百年海军,意思就是说海军是需要积淀的。

  不要看华族现在搞出了八艘铁甲舰,看似是已经在技术上领先。

  实际上真的要发动海战之后,华族可以在初期占到便宜,但是打持久战肯定不是英国人的对手。

  根据华族的情报,英国人的钢铁产能依然是华族的两倍,造舰能力更是华族的三倍。更不要说人家在技术上的领先呢。

  伊洛瓦底江的江面上,一艘轮船缓缓地行进,他的目标是阿瓦城。

  郭嵩焘一路马不停蹄终于要到达此行的目的地。

  可是他对接下来的工作并没有十足的信心。

  轮船上挂着华族的金旗。轮船中间的烟囱汩汩地冒着黑烟。

  他从蛮莫上船,那里有华族的贸易站。

  蛮莫是北部克钦人的控制区,这些位于北部的部族大都投靠华族,他们与南面的缅人大都不是一条心。

  跟着华族显然对他们更有利,不仅仅可以用华族要挟缅王,还可以跟华族做生意赚钱。

  比如华族在蛮莫城投资的商站,就给这里的土司带来大量的好处。

  这些地都是云南的商人花重金买下来的。

  华族控制云南之后,重点扶持当地的马帮。

  华族军队给这些马帮保驾护航,帮他们做大做强。

  以前这些马帮走商,经常被沿途的土司欺负。/

  现在华族直接给这些人提供步枪,土司的兵马瞬间不是马帮的对手了。

  有了护卫军撑腰,这些马帮的胆子也大了起来。

  他们沿着克钦向西,最远已经将生意做到英国人控制的阿萨姆地区以及北边的不丹王国。

  郭嵩焘在蛮莫还接见了缅甸北部的土司。

  他是公开做这件事情的,丝毫没有回避缅甸人。

  这些北部的土司不知不觉间已经成为了郭嵩焘手中的筹码。

  郭嵩焘乘坐的这艘轮船是隶属于蛮莫的华商。

  云南商会与蛮莫地方土司已经达成协议,购买了蛮莫港的经营权。

  蛮莫港位于伊洛瓦底江上游,沿着伊洛瓦底江南下,可以一直通到印度洋。而且这里距离云南的腾冲不远,可以作为云南货物的出海中转站。

  这些商人与华族的商部合作在蛮莫港建造了一座造船厂,利用当地的柚木资源建造蒸汽轮船。

  这座船厂的建造一开始就受到了缅甸王国的极力反对。

  因为这座船厂处在伊洛瓦底江的上游。这里能够造商船,那么自然也能够造战船。

  以华族的造船能力,半年时间就能够整出一支炮艇编队来。

  这样一支水上力量完全可以打穿整个缅甸。

  阿瓦城当初为了提高防御性,可是三面环水。

  缅甸朝廷当即对蛮莫地方土司施压,让他们中止合同。

  但是缅甸王国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强盛的东吁王朝。

  缅甸历史上傣族人、孟族人、缅族人都曾经统治过这里。

  因此他们是谁都不买谁的账。

  加上地方上土司的权力较大。当阿瓦城的实力强大的时候,他们会听从调遣。

  但是阿瓦城的势力弱小之时,地方上便貌合神离。

  只要地方上几个土司联合在一起,阿瓦城的军队就奈何不了他们。

  郭嵩焘的船直接停靠在阿瓦城的码头上。

  敏东王亲自到码头迎接。

  现在的东吁王朝内忧外患,北面是护卫军,南面是英国人,内部还有蠢蠢欲动的土司势力。

  郭嵩焘被迎进了王宫之中。

  他当着敏东王的面,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是交出满清余孽,第二是缅甸向华族称臣,第三便是让缅甸废除与英国人签订的一切条约。

  敏东在这个时候却耍起了小聪明。

  他想要以舒兴阿作为筹码。

  又想扯着英国人的大旗。

  欢迎晚宴上,他故意将英国公使还有舒兴阿给请来了。

  他不仅仅在郭嵩焘面前与英国公使表现得非常亲密。

  还秀了自己的英语。

  最后还拉着舒兴阿到郭嵩焘的面前,要给双方说和。

  敏东王也不看看自己是个什么东西。

  郭嵩焘表现的不动声色,他见惯了这样的小伎俩。

  他也去跟英国人亲切交谈,甚至找舒兴阿聊了聊。

  甚至跟舒兴阿承诺,只要他带着人回归,华族会保证他的基本权利,最起码可以让他做一个富家翁。/

  一个大国的气度在郭嵩焘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跟英国公使商议两国可以以缅甸为中转站进行贸易。

  这就是活脱脱地打敏东王的脸。

  一点小手段,郭嵩焘便让敏东的计划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