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八五〇章 白水涧道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一道硝烟从远处升腾而起。

  这时投降的清军点燃了远处的烽火。

  烽火传到了乌鲁木齐城。沙俄人知道有一支大军杀来了。

  左季高在吐鲁番盆地留下了一万军队驻守。

  加上在巴里坤留守的一个支队。

  现在左季高能够指挥的军队在三万五千人左右。

  这样一支护卫军足够横扫整个西域。

  但是他们现在的敌人是拥有丰富战斗经验的沙俄人。

  说实话,左季高还没有自信到可以锁定胜利。

  左季高的这三个纵队,川东纵队和长沙纵队都是从地方清军转变来的。

  虽然配备了护卫军的武器,但是与真正一路从福建杀出来的护卫军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战法上,士兵的战术素养以及军官的指挥思想。

  不过,从出川到现在,这支军队也得到了磨练,他们一路上从没有让左季高失望。

  九月的西域,太阳炙烤着大地,空气中似乎一点水分都没有。

  战士们走在年久失修的官道之上,扬起一路的沙尘。

  “全体都有,跑步行军!”

  “全体都有,跑步行军!”

  ……

  一名骑士在大路边上沿着列队的边缘快速奔跑,嘴中不断地重复着一条命令。

  前后绵延十几里地的行军队伍,从前向后,逐渐加快速度。

  “单耀东,带着你的湘西纵队,走山路绕过达坂城,城北有一片杏林,你们在杏林埋伏。”左季高站在一座土丘上。

  这座土丘实际上是一座巨大的土坟,不知道是古代哪位西域国王或者是中原派来的将军。

  土丘上长满了西域郁金香,不过这个时候花朵早就已经凋谢。

  这种花通常在清明上坟的时候开放。

  左季高似乎并不在意。在看来,将军百战死,马革裹尸还。

  到了战场上,只有不惧生死的人才能够活的长久。

  很快,护卫军与沙俄军队的侦查部队就撞到了一起。

  达坂城到乌鲁木齐,一路上都是以山路为主。

  越往前走,峡谷地形就越加的明显。

  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没有办法隐藏自己。

  巴托夫将军很快就弄清楚了敌人的情况。

  撤退?那是不可能的。

  巴托夫将军让一部分清军对乌鲁木齐城进行佯攻,城内的太平军已经被压缩在中心位置。

  李秀成见到沙俄人以仆从兵展开进攻,也改变了策略,以时间换空间,边打边退,不再与敌人换命。

  这也导致了一个恶果,那就是他们无法知晓外面的情况。

  不过李秀成毕竟是一个指挥天才,他渐渐发现,这些清军开始出工不出力,他们进攻的烈度骤然减弱。

  此时,城外的沙俄军队以及哈萨克仆从兵已经向达坂城奔驰而去。

  达坂城依山势扼丝绸之路著名的白水涧道峡谷而建。

  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自古就是屯驻之处。

  清军用碎石、垒土在山腰上建造了这座周长三百多米的城墙。

  同时驻守了上千名锡伯士兵。

  只是现在这里人都遵从扎拉芬泰的命令投降沙俄。

  沙俄人还不放心,派驻了一个团的步兵驻扎在这里。

  这队沙俄人进驻之后,城内的锡伯族人再也没有安生日子。

  城内的女人不敢出门,还要防着那些喝醉酒的沙俄人突然闯进家门。

  可是沙俄人非常凶悍,又有上官的支持。这些锡伯族士兵不敢招惹。

  招惹了只会自找倒霉。

  沙俄兵虽然喜欢惹事儿,但是他们的指挥官巴甫洛夫少校却是一个谨慎的年轻人。他一直住在正对着峡谷的城门楼上。

  烽火从吐鲁番传来的那一刻,他就已经让全军戒备。

  峡谷过了达坂城就变得开阔起来。

  在达坂城之前,这道峡谷非常狭窄。

  护卫军的主力兵马被拉的细长。

  左季高下令军队放慢速度。

  这场战争的胜负,现在要看湘西纵队的了。

  这支护卫军的山地步兵,这次还能否创造奇迹,才是胜负的关键。

  单耀东选择的是一条黄羊小道,这条道路是商人们走出来的。

  他们为了躲避满清在达坂城设置的厘卡,在达坂城的东边走出了一条小路。

  据说这条小路乃是黄羊群迁徙踩踏出来的,因此叫做黄羊小道。

  湘西纵队乃是真正的山地步兵,整个纵队都没有什么重武器。

  最重的武器就是机枪和迫击炮。

  这些东西全部分拆开来背在战士们的背上。

  他们可以背着几十上百斤的重物在陡峭的山坡上攀爬。

  张龙豪中队作为纵队中的尖刀中队,这次承担了在前面探路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