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八四五章 摩尔达维亚

  摩尔达维亚公国的蒂吉纳是其东南部的重要贸易城市。

  在十六世纪早期这里就是一座重要的军事堡垒,历史上这里先后隶属于基辅、奥斯曼帝国和摩尔达维亚。

  克里米亚战争开始的时候,沙俄人曾经占领了这里,后来被联军击退。

  一开始只有英国人在这里驻军,后来奥地利人插上一脚。约瑟夫一世一直想要控制多瑙河的出海口。

  这个出海口便在摩尔达维亚。

  长满了栎树、桦树和刺柏的茂密山林中,一直全副武装的队伍正潜伏在这里。

  “大汗,现在沙俄人要与英法停战,他们约定好了互不进攻。咱们现在装扮成白匪的样子攻打这里的英国人和奥地利人,那么他们之间的停战谈判就没办法继续进行。他们不停战,我们便有更多的机会。”马振英指着面前简陋的地图说道。

  博赫丹有些不明白,疑惑地看向马振英:“马顾问,那我们跑到摩尔达维亚来打仗就是为了破坏他们谈判吗?”

  马振英的心里恨铁不成钢,这些沙俄的起义军太拉垮了,怪不得沙俄那么暴虐,可是几百年都没有被农民起义所困扰。

  这里的农奴素质太低了,知识都掌握在贵族手中,而那些贵族根本就看不上农奴。

  不像在华族,哪怕是最普通的农民家庭也可能培养出读书人来,因此华族的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军到后来都是有知识作为武装的。

  “大汗啊,不要忘了,沙俄的暴政就是我们的养分,战争一天不结束,沙俄就要在前线维持大量的军队,这些军队是要吃要喝,军费都需要后方供给。这样他们就要去压迫农奴,甚至是从地主那里抢食。我们这样才有机会将更多的人拉进咱们的队伍中。”

  “还有一个原因,对面的英军和奥军营地有大量的物资,这些东西几乎都是唾手可得的。我们接下来要在沃伦-多波尔高地建立自己的根据地,没有武器怎么行?等到他们最后真的停战了,上面可给不了咱们多少支持。”

  博赫丹知道,支持自己的是华族,一个强大的东方国家,他们鞑靼人的祖先就是从那里来的。

  两人接下来商量了具体的作战计划。在马振英的教导下,博赫丹已经深刻领悟到游击战的精髓。

  趁其不备,攻其不意,在局部地区集中优势兵力。

  反抗军的几千人现在全部都被博赫丹带来了,他们像是躲在暗处的猎手一般,等待着最佳的时机。

  ……

  清晨,一场大雾席卷了尼斯特鲁河的两岸。

  蒂吉纳城外的英军营地静悄悄的,大部分士兵都在休假,他们有很大一部分去基希讷乌城快活了,那里有热情的斯拉夫女郎、可口的热肠、美丽的城堡、动听的音乐……

  留下来的英军士兵也不像之前那样高度戒备。

  停战谈判已经开始,大家都明白,沙俄人比他们更加希望停战。因此他们现在很安全,那些沙俄人除非脑子抽了,否则绝对不会再进攻他们。

  更何况这里可是西线。他们这两年就没打什么仗。

  浓雾的掩护下,五个穿着土黄色军装的男子单手抱着炸药包,正在缓缓靠近营地的围墙。

  他们一边向前爬,一边关注着营墙上可能出现的巡逻兵。

  他们的大腿紧绷着,随时准备起身向前奔跑。

  可是这个营地竟然连哨兵都没有。也许有吧,也可能躲到哪里去打瞌睡了。

  清晨的蒂吉纳潮湿阴冷,谁想站在外面被露水打湿。主要是现在并非战时状态。

  “轰轰轰……”连续几声巨响,营寨的围墙被炸开,军营里面睡觉的英军也在这别具一格的叫醒服务中醒来。

  “杀啊!”博赫丹骑着一匹高大神骏的黑色战马上,高举着马刀。

  身后的鞑靼骑兵蜂拥而上,他们举着装填好的火枪冲进了英军的营地。

  又是一阵“轰轰轰”的爆炸声,马上的骑士将点燃大号震天雷扔进了英军的帐篷。

  战马的铁蹄肆意地踏在那些慌忙爬出帐篷的英军身上。

  杀戮在这一刻开始……

  英军完全没有想到沙俄人会渗透到摩尔达维亚境内,甚至进攻他们的营地。这太过离奇了。难道亚历山大二世疯了吗?

  很快,战斗边一边倒地结束。

  一名垂头丧气的英军军官被带到了博赫丹的面前。

  “你们俄国人为何背信弃义,双方已经约定不发动进攻,这位将军,擅自行动是要上军事法庭的。”

  “不,战争还没有结束。哈哈哈……”博赫丹命人将这名英军上校绑到木头柱子上。

  然后将整个营地清理一空。

  英国人真不错,战争都要结束了,还储存着上百吨的面粉,还有肉罐头。这些东西方便储存,搬到山里面,又能建造一座隐蔽的军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