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八二〇章 渭水畔(第2页)

  而在汉中方向,农忙结束的川东纵队也集结完毕。

  沉寂了两个月的汉中城再次变的热闹起来。

  杨秀清觉得护卫军的主攻方向果然还是汉中。

  自古以来,从川蜀攻打关中,都要走汉中。

  他显然也犯了这样的思维定式。

  当西边的护卫军杀来之后,杨秀清慌了神。

  他有一种感觉,护卫军要将自己给围困在关中。

  就在这时,北边也传来了消息,一支护卫军从汾州翻过吕梁山,奇袭上平关,杀进了绥德州。

  潼关方向也出现了护卫军的大军,这是西北军的长沙纵队。

  至此,左季高手下的三个纵队加上陕北出现的那支部队(隶属于林文察的东陆军)全都出现,从四个方向将太平军给包围了。

  太平军当然也可以攻其一路。

  但是杨秀清已经对护卫军产生了恐惧心理。

  他下意识地觉得护卫军这次是要将他给困死在关中。

  他找来杨辅清商议。

  杨辅清这个人擅长执行,却不擅长决策。杨秀清说怎么做他就怎么做。

  杨秀清最终还是决定主攻西面的护卫军山地纵队。

  单耀东不是长途跋涉,后勤补给困难,其实也不想拖。

  一场决战在渭水之畔的阳平镇展开。

  战场之所以放在这里,是因为单耀东纵队刚好打到了这里。

  太平军的主力屯驻在下游的眉县。

  渭水河谷是一条狭长地带,南北都有山脉。

  河谷两岸的百姓多生活在台塬之上,这种地形乃是黄土高原上的特有地形。

  塬就是因为雨水的长期冲刷侵蚀,将原本的黄土高原切割成零碎的一块块高地。

  比如白鹿原,就是这样一处地方。

  张龙豪带着自己的中队在岐山边缘穿插,他们的目标是太平军的后方。

  “跟上,我们时间不多了,兄弟们,咱们是神行中队,不能让个名头落入别的中队手中。”

  此时的张龙豪要比几个月之前还要黑。他在川西高原呆了几个月,强烈的紫外线将这个帅小伙子变成了山里娃娃。

  此时他正站在一处土堆上,对跑过自己身边的战士加油打气。

  川西的战斗算不上激烈,大部分时间都是小股部队作战,他们的敌人是那些土司老爷。

  这些人控制着一些拒不投降护卫军的寨子。

  其中大部分都处在险要的地方。并不适合大部队作战。

  于是湘西纵队再次以中队为单位展开活动。

  这就跟他们当初在湘西的时候演练的那样。

  张龙豪从虢王村出发,目标是眉县西北边的杏林镇,这里是渭水河畔的一处重要渡口。

  他们自然不能走平坦的河谷,必须要走边上的山地。

  龙佳峰带着大队的其他几个中队跟在后面。

  经过几次战斗,张龙豪中队已经树立了自己在整个大队中带头大哥的地位。

  “队长,这里的山地跟南方的不同,全是泥巴,我们刚才爬一处山坡的时候差点被塌方掩埋。”

  小队长向奎在张龙豪的身边停了下来,气喘吁吁地说道。

  “老向啊。咱们是山地步兵,最不能挑选的就是地方。敌人集中了近十万兵马想要跟咱们决战,咱们才多少人?绝对不能傻乎乎跟他们正面作战。”张龙豪解释道。

  他的战斗素养渐渐成熟起来,已经能够从全局来思考问题。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遇到了困难,唯一能做的就是想对策解决困难。

  “要是穿着鞋子不方便,那就光脚跑。这次是特例,不算违纪。”张龙豪出了一个主意。

  这些湘西兵一开始的时候都喜欢光着脚越野训练。

  原因非常的好笑,竟然是觉得鞋子太好,舍不得穿。

  后来还因此处分了一些人。这些人才养成了穿鞋子的习惯。

  现在他们穿梭在渭河以北的黄土高原上,这里虽然也是山,但多是土山。

  因为刚刚下过雨,地上都是烂泥,士兵们的鞋子早就钻进了泥浆,走起路来直打滑,还不如光着脚走的。

  张龙豪知道他手下的兄弟都长着铁脚掌,在石头山上都能光脚跑,更不要说这种土山了。

  果然,脱了鞋子之后,士兵们的速度快多了。

  五个小时之后,张龙豪小队赶到了杏林镇。

  小镇靠在渭水的边上,只有一道一丈多高的土墙,土墙还有些残破。

  上面有几个太平军士兵端着枪在走来走去。

  这座小镇是太平军粮草物资的一个中转站。

  而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将刚刚转运到这里的一批火药给炸掉。

  单耀东制定的战术就是用大部队在渭水边上建立防线吸引太军的注意,然后派出小股部队到太平军的后方破坏他们的补给线,迫使太平军后撤,打乱他们的计划,削弱太平军的士气。

  然后便可以寻找机会击败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