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一四〇八章 雪日谋局(第2页)

“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婆婆妈妈了?咱们师徒之间,还有什么话不能说的?”董良转过头,目光如炬,扫视了一眼苏达,语气中带着几分责怪。

“元首,我认为我们对海外领地的管理或许有些过于松散了。”苏达鼓起勇气,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在海外领的基层单位,当地人拥有很大的自主权,他们自行选举官员和治安官。而一些大家族凭借家族力量,购买大量土地,迁移家族人口,很容易就能控制一个地方的选举权。就拿兰芳来说,阮总长曾提交过一份报告,整个兰芳行省地域辽阔,拥有数万座岛屿,其资源丰富,但其税收却比本土的一个偏远行省还要少。地方上大量虚报数字,总府根本无法查实,税难收、人难管。更何况,这些分散的岛屿,交通极为不便,彼此之间几乎隔绝。”

这个问题,苏达已经思虑了许久,最终还是决定向董良提出来。他之所以如此犹豫,是因为他深知董良当初在设计海外领地管理制度时,必定经过了反复的权衡。

果然,董良听后,眉头微微皱起,缓缓说道:“当初给予他们这么大的权力,主要是为了激励这些家族走出本土,减少本土的矛盾冲突。你应该明白,即便华族立法收回所有土地,依附在土地上的宗族问题也不可能轻易得到解决。这与我们的传统有关,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直充当着基层行政单位。”

“可是,长此以往,似乎又会滋生出新的问题。”苏达并没有退缩,继续阐述着自己的观点。

“是啊,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往往会引发新的问题,这似乎是一个难以破解的困境。”董良轻轻叹了口气,“苏达,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既能保持海外开发的活力,又能有效解决国内的宗族势力问题。”

“这次的事件,经过我的分析,我认为是那些宗族在海外领地发展出自己新的势力范围后,开始重新将手伸向本土。”苏达条理清晰地分析道,“如果继续在海外领给予他们如此巨大的权力,那么这种反噬就会一直存在,对我们华族的稳定构成威胁。”

董良点了点头,示意苏达继续说下去。

“是,如果现在就取消这些海外开发政策,那么这些人可能会失去开发的动力,一些偏远岛屿可能会重新落入土著手中。”苏达神情专注,眼神坚定,“如此一来,在未来,这些地方就极有可能脱离华族的掌控。您当初的本意是想用这些家族的力量去与当地的土著相抗衡。所以,要对他们采取行动,或许需要等到华人以及华族文化在当地占据主流地位之后再动手。”

董良满意地颔首,说道:“是啊,所以我们现在还得暂且容忍这些人,哪怕是在为自己培养一个潜在的敌人。这些家族再可恶,他们毕竟还是华族人。但如果他们做出比土著还过分的事情,我们就必须毫不留情地用刀子将这块毒瘤割掉。”

苏达心中明白,元首其实早就对这些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和考量,自己的一番话,不过是再次提醒而已。既然目的已经达到,他便将话题转向别处:“西北的鸿雁河阻击战已经持续了半个月,总参传来消息,我军伤亡已经超过了万人,战斗异常激烈。沙俄人在兵力上占据优势,而且有一支兵马绕道靠近巴尔瑙尔,第七军面临着内外夹击的严峻困境。”

在过去的半个月里,西北战事的消息不断传来。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传来的并非频频捷报,而是形势日益严峻的坏消息。

华族的报纸如今主要关注今年的年终大会,许多人都已经渐渐忘记了,在遥远的西北,正进行着一场关乎华族未来命运的大战。

然而,董良却时刻铭记着这场战争。他深知,这场大战关系到未来五年华族的走向。他已经做好了停战的准备,如今所缺的,只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一场足以振奋人心、奠定华族未来发展基础的大胜。

“要相信林文察和李开芳,我们筹备了这么长的时间,调动了上百万人,耗费了无数的物资,绝对不会失败的。”董良斩钉截铁地说道,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决心。

他的声音在花园里回荡,仿佛在向天地宣告,华族绝不会在这场战争中退缩,必将赢得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