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一三八九章 不堪设想

在元首办公室内,气氛凝重而严肃,董良与赵烈文正就当下局势展开深入探讨。

西北军此刻处于全面动员的紧张状态,犹如拉紧的弓弦,在这样的情形下,任何大规模的内部变动都可能引发不可预估的风险,哪怕是关乎廉洁守法的重要运动,也不得不暂且搁置。

董良绝非墨守成规之人,他心中清楚,局势瞬息万变,必须懂得变通。在简要提及即将在整个华族掀起的廉政运动后,两人的话题迅速转回到当前激烈的战事之上。

董良今天过来本来也是想找赵烈文讨论一下战事的问题,华族这边虽然还是盛夏,但是西北地区的很多地方很快就要入冬。

这些年华族与沙俄人作战,已经总结出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冬季作战是非常危险的。

哪怕是华族现在的后勤补给能力已经大为提升,也无法与极北之地的严寒做对抗。

“元首,目前西北战场呈现出三条主要战线。”赵烈文身姿挺拔,手指着墙上挂着的巨大军事地图,有条不紊地介绍道,“南线的阿姆河一带,我军以防御为主,严密监视敌军动态;中线的额尔齐斯斯克,我军则逡巡不前,暂时按兵不动;而北线对三镇的进攻较为猛烈,在原本的作战计划中,此处乃是本次战役的关键突破点。不过,如今情况似乎发生了变化,林将军告知我们,他发现了新的战机。”

“林文察究竟要干什么?如此大规模的战役,岂能说变就变?”董良听闻此言,不禁皱起了眉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与不满。这场战役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决策的改变都可能影响整个战局的走向。

“林将军表示,您赋予了他战场临机决断的权力。而且,自古便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说法。”赵烈文微微躬身,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试图为林文察打圆场,缓解董良的情绪。

董良面色依旧严肃,他深知战场形势复杂多变,给予前线将领一定的自主权是必要的。他无奈地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些许感慨:“我向来在战时会给前线将领充分的自主权,毕竟只有身处一线的他们,才最清楚战场的实际形势。只是这战机的把握,务必要精准啊。”

董良微微眯起眼睛,凝视着地图,手指轻轻点在鄂木斯克的位置,缓缓说道:“林文察不会是想要动鄂木斯克吧?”鄂木斯克地处三镇后方,宛如一颗镶嵌在西西伯利亚的战略明珠,是该地区的核心城市。

一旦拿下鄂木斯克,就如同斩断了三镇的后路,看似比直接攻克三镇更为便捷。然而,鄂木斯克绝非易与之辈,城内有沙俄重兵严阵以待,想要啃下这块硬骨头,谈何容易。

“目前来看,拿下鄂木斯克困难重重。”赵烈文顺着董良的思路,依据现有的情报,认真分析道,“鄂木斯克城守军面对额尔齐斯克被攻打的危急情况,都坚决不派兵支援,显然是铁了心要固守城池。而且,西北军的陆军已经开始在三镇集结,沙俄方面也获知了这一消息。在这种形势下,林文察手中可供调配的兵力已然十分有限,想要对鄂木斯克发动攻击,谈何容易?”

赵烈文顿了顿,继续说道:“现在沙俄东方战区的指挥官是米留金,从他目前的表现来看,这是一位趋向于保守的将领。他似乎更倾向于稳扎稳打,避免冒险行动。”

董良微微点头,思索片刻后说道:“回头你跟林文察传达一下,大本营相信他的判断,但也要告诫他切勿贪功冒进。同时,将后方的补给能力详细跟他说明。如今已经八月份了,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冬季一旦来临,恶劣的天气将会给作战带来极大的困难。”

董良微微舒展眉头,话锋一转:“不说西北战场了,其他战场有什么新消息吗?我记得北美战区今年似乎没什么大动作吧?”

林凤祥是一个保守的指挥官,他觉华族在北美的开拓要循序渐进,之前的步子已经夸得大了,以至于现在有些尾大不掉,一些地方的战略价值明明不是太大,却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守护。

好在,之前一直叫嚣着要全面开战的亚伯拉罕,在坐上了总统宝座之后,却将工作的重点转向内部的改革上来。

他的改革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让美利坚的战争潜力能够释放出来。

这段时间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个窗口期。

“是的,元首。”赵烈文迅速回应道,“北美战区今年并未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只是在中部大平原与美利坚人有一些小规模的冲突。英属加拿大行省那边的情况也类似,英国人收缩防线,退守劳伦斯河流域的一些大城市,放弃了广袤的北方地区。我们的驯鹿突击队抓住机会,顺势占领了许多英国人的据点。虽然我们的地盘有所扩大,但那些地方大多是苦寒之地,开发和利用面临诸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