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乡村制度(第2页)
苏河语气强硬道:“没错,在我这里没有法不责众。
哪怕是一万人犯法也要处置一万人。
你们巡检人手不足可以增加相应的人手。
正好有五十多名伤兵准备退伍,我让他们都加入巡检。”
“好的苏统领我明白怎么做了。”
苏燕接到确切命令,他立刻开始执行。
苏河在书房中仔细思考乡村的组织架构,填补权力真空。
他必须要打破封建时代皇权不下乡的惯例直接把权力延伸到乡村里。
他综合记忆里的知识,设计出一套简单的乡村治理体系。
村庄有大村小村例如益门堡和观音堂就是非常大的村镇。
大村设乡在乡这个行政单位设立乡长和巡检所长。
乡长管理一个乡的行政事务。
巡检所长管理乡治下村庄的治安。
巡检直接照搬记忆里公安的职能。
乡设立巡检所县城设立巡检局。
乡长负责管理乡村他属于最基层的官员每个月能领取饷银。
乡里组成一个小型县衙有管理财政、征兵、收税的官吏。
村里主要靠村民自治乡长提名村长候选人。
村里主要靠村民自治乡长提名村长候选人。
村民投票选举靠谱的村长管理村庄。
村长候选人必须是他们的支持者。
比如退伍军人或是军人家属支持苏河造反的积极分子。
乡长有权罢免村长让村民重新选举巡检有权抓捕违法的村长。
苏河也不怕村长因为权力膨胀在村庄里像士绅那样作威作福。
村长不属于脱产官员半工半农。没有饷银但给予一定津贴。
苏河经过仔细计算去除脱产士兵的人数。
现在的生产力一个乡只能支持五六个脱产官吏。
没那么多官吏只能管理到乡村里靠自治。
想直接管理村招募不到足够的官吏。
这个乡村管理制度下村庄在乡长的指导下进行自治直接把行政权力延伸到乡村。
苏河不知道这套体系能否运行顺畅只能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再慢慢改进。
在苏河设计的这个新体系不止打破权力不下乡还直接打破封建时代官吏分隔。
在明朝想当官只能通过科举。
官老爷都是书生除了少部分天生适合官场的书生其他大部分都靠师爷和胥吏办事。
胥吏有做事的本领但他们最多也就能当个典史之类的小官。
哪怕有天大的本领,这辈子也就是个胥吏。
明末江阴典史阎应元困守孤城八十一天连斩建奴三王十八将。
他的能力比大明很多总督都强,但只能当典史。
苏河确定好乡村制度,他招来几个被俘虏的胥吏,让他们提出建议。
他们在县衙中被排挤投靠王进士负责给益门堡士绅家里的公子授课。
这些都是平时权力不大身上没有血案的胥吏。
现在被判劳改主要工作是帮苏河抄写公告书写新的地契。
这些胥吏根据平时工作经验提出几个有待改进的地方。
乡长权力太大应当增设一到两个副乡长分权。
乡长可以提名村长候选人但不能直接罢免。
这个权利应当交给知县抓捕乡长的权利也要县里巡检局出公文。
苏河采纳胥吏的经验改进乡村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