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返回南洋(第2页)
张石不满的说道:“你那点出息,挣到钱就想老婆孩子热炕头。 真的挖到金矿,应该用这些钱去寻找更大的金矿。 当地有一个金矿,那一定会有第二个金矿。 哪怕是我们能发现一座小金矿,那获得的收益,都会让我们富贵一辈子。”
客栈内的其他人,听到这两人谈论南洋金矿。 这个话题,是现在最火热的话题。 很多人都把目光瞄向这桌。 有人还忍不住,抱了抱拳询问道:“这两位兄台,我听到你们谈论南洋金矿,好像对南洋金矿非常清楚。 方便给大家说一说,南洋金矿是真是假。”
王铁看到别人怀疑的目光,他借着酒劲,一拍桌子道:“坊间的传闻非常多,各种情况是真是假,普通人很难辨别出来。 但你王爷,我还有一点关系,能探查清楚这件事的真伪。 王爷我在户部有关系,向朋友了解这件事,确实是真的。 大家手快有手慢无,想要发家致富,去南洋绝对没有问题。”
王启元听到这些人,议论要去南洋。 他露出了笑容,得到消息的人,何止数百万。 哪怕是有百分之一的人,动心思想要前往南洋,他这个计策都算成功。 只要这些人到了南洋,他们有的是办法,能把这些人留下来。 想去南洋淘金的人,大部分都是青壮,能有效解决南洋人口不足的问题。 王启元付完饭钱,他带着吴正开心的走出鸿雁客栈。 他们已经远离客栈,吴正好奇的询问道:“王大人,那两个人是你找的托吗?”
王启元笑着说道:“我怎么会找,这么低端的托儿。 我放出去的流言,又不是谣言,这是准确无误的消息,没必要用托儿。 这两个人我有印象,他们是一个小公司的合伙人。 他们应该看到金矿之外的利益,这是聪明人。 这些人和我们一样,不想挖金矿挣钱,而是想从淘金客那里挣钱。 前去淘金的人越多,他们的生意,就越会大赚。 这两个人才变着方法,吸引淘金客下南洋。 淘金客能赚到大钱的极少,这些聪明人,才能赚到大钱。”
吴正听着王大人的话,他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 王启元把南洋金矿开发的详细政策,通过通政司递到皇帝苏河那里。 他的政策,很快得到皇帝苏河的批复。 王启元也看到,传言流传的极快。 南洋开放金矿这个消息,短时间就传遍了北方地区,正在向其他地区快速传播。 他接受武总督的安排,来京城办的所有事情,都已经办好。 王启元带着吴正乘坐火车赶往天津,准备搭乘华运公司的客船返回南洋。 他们从火车上下来,立刻赶往码头。 吴正主动去售票厅买票,他很快低着脑袋回来。 “王大人,船票卖光了。 大量的淘金客想要前往南洋。 华运公司的船票已经一票难求,价格也比之前翻倍。”
王启元听到这个消息,他一点都没有生气,反而大笑起来。 “好,这个真是太好了。 有大量的淘金客前往南洋,我们才能发展起来。”
王启元带着吴正亲自去取票,他这种出公差的官员,不需要买票。 只要出示自己的公文和私章,直接获得华运公司预留的船票。 华运公司为了应对特殊情况,他们一般会留有一成船票。 这些缺少的乘客,一般会在中途接上船。 少府旗下的企业,它和民间的企业不同,不需要追求最大利润。 王启元登上客船,这是有着六对儿明轮的大客船。 客船只有一个桅杆,上面悬挂着船帆。 他看到客船的乘客,绝大多数都是青壮年男人。 王启元听着他们的谈话,这些人都是准备前往南洋的淘金客。 他看着不只是他乘坐的这艘大船。 这艘船的左右两旁,各有一艘忙碌的大型客船。 王启元经过了解,南洋航线近期太火热,华运公司临时加船。 原先都是每个时段一条船,现在改成每个时段三条船。 气笛呜呜的响起,船只两旁的明轮,在蒸汽机的带动下高速运转。 客轮缓慢的加速,驶出港口,向着目的地南洋加速前进。 明轮船不用考虑风向,无论逆风还是顺风,它都能在海上快速行驶。 明轮船在海上航行的时间,已经很久。 乘客们玩麻将下棋,或是喝着小酒聊天,也不感觉时间过得太慢。 船队中途停靠广州港,补给了大量的淡水和食物,船队继续启程。 船队停留在广州,除了补给之外,他们还等待大量的商船一起行动。 广州到南洋,这段路途上有海盗,必须要有军舰护航。 大规模的海盗,已经被军方剿灭。 但是随着大华海运发达,劫掠大华船只有利可图。 这段航线上的海盗,再次死灰复燃。 除了官方行动有军舰护航。 其他的商队,他们都是聚集在一起,跟随军方的巡逻军舰一起行动。 第一舰队和第四舰队,经常派军舰往返南洋和本土,训练海军,同时巡逻海疆。 真有海盗出现,他们也会被军方巡逻军舰清剿。 王启元感觉他们已经远离广州很长一段距离,他突然听到前方军舰鸣笛,这是发出危险信号。 很多商船突然减速,随时准备抛下货物逃命。 吴正看到这种情况,露出苦笑,道:“王大人,没想到真的有海盗。 货船能扔货物,减轻重量逃跑。 咱们这是客船,总不能把人扔下去。”
军舰很快传来信号,危险情况解除。 船队继续向前,他们看到有一艘西式军舰,正在大海上剧烈燃烧。 王启元看到桅杆上还没有烧掉的旗子,他认出这艘船的来历。 这是西班牙大使赛德斯,交接大使之后,回国乘坐的军舰。 当时报纸,还大肆报道这件事,用了极为珍贵的照相机,拍下一幅照片登报。 没想到这艘军舰,竟然在大海上出现问题。 看着上面的熊熊烈火,正在缓慢下沉的军舰。 王启元估计没有人能跳舰逃生。 他们真的跳舰逃生,这个位置离岸边极远,这些人也必死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