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守军闹饷 蓉城百态(第2页)
张论看到这种情况他就知道蜀王想要逃跑。
他刚才接到消息黄衣贼的速度很快南门都已经被围。
还要他命令提前下达南城门已经被关上。
蓉城现在完全被黄衣贼包围根本就没地方跑。
蜀王府的管家看到张论到来他立刻去府中通知蜀王。
很快蜀王朱至澍就从府中迎了出来。
他看到张论后面带笑容客气的说道:“现在蓉城岌岌可危本王准备南下。
本王如果被黄衣贼抓住张大人你也会受到皇帝陛下的处罚。
张大人放我们出城这对谁都有好处。”
张论听到朱至澍直言不讳的话连一些场面话都没有说。
蜀王朱至澍应该是太着急想要快速出城。
“蜀王殿下你们现在出不了城黄衣贼已经把蓉城团团围住。
蓉城所有城门都被封死。”
朱至澍听到黄衣贼已经包围蓉城他神色变得慌张起来。
“怎么会这么快我刚收到消息就开始准备。”
他念道几句神色恢复正常看向张论询问道:“张巡抚你一定要守住蓉城。
快点去云贵、湖广求援一定要守住蓉城。
秦良玉将军不在如果有她在四川就不用担心蓉城的安危。”
朱至澍邀请张论进入府内详谈。
他们喝着茶谈论黄衣贼的事情。
张论诉苦道:“贵州总兵许成名志大才疏还不遵守总督朱燮元的命令。
他没有来蓉城而是停留在遵义府不走。
他没有来蓉城而是停留在遵义府不走。
他竟然管我要开拔费还要我们补齐军队的军饷才能带着军队来到蓉城。”
朱至澍听到这个消息他也极为愤怒拍着桌子道:“我一定要上表崇祯皇帝参许成名一本。
他就是惧怕黄衣贼这才踌躇不前。
我前几天看到云南总兵沐启申带兵来支援有这只军队在守住蓉城应该没有问题。”
朱至澍听说贵州总兵许成名和四川总兵侯良柱因为剿灭奢崇明、安邦彦叛乱争功。
四川官场和贵州官场都闹得极为不愉快。
在这场风波中张论就是主要推手之一。
张论叹了一口气说道:“侯总兵和沐总兵分别镇守德阳和汉州。
现在黄衣贼打到蓉城城下他们两个人的下场不太妙。”
张论刚才在城墙上没有看到侯良柱和沐启申他们没有临阵叫喊扰乱蓉城内的军心。
这两个人都是大明忠良没有投降黄衣贼。
这两人下场只有两个被俘或是死亡。
他们不可能逃跑逃跑只能逃向蓉城他一定能获得消息。
朱至澍听到这个消息他更加的担忧。
“这可如何是好黄衣贼兵锋这么强我们蓉城真能挡住吗?”
张论看到蜀王朱至澍惊慌失措的样子。
他趁着这个良机说出来到王府的目的。
“蜀王殿下我们城内还有五万大军只要他们认真守城一定能拖住黄衣贼。
朝廷不会坐视蓉城这座东南重镇陷落。
蓉城落入黄衣贼之手四川近半都会丢失只剩重庆府也独木难支。
但蓉城守城士兵因为被朝廷欠饷他们现在闹饷不去城墙。
府库因为支援德阳等城池的作战又给士兵发放欠饷早已经消耗一空。
需要蜀王殿下带头给士兵补足一些饷银。”
蜀王朱至澍听到要他出钱不满的表情立刻就露出来。
“我们蜀王府也很穷根本拿不出多少银两。
我给你一千两银子你再去其他士绅那里让他们捐献一些钱。
大家凑一凑现在都这时候就不要太吝啬。”
张论早已预料到朱至澍的反应他笑呵呵的说道:
“殿下您带头出五十万两银子为为城内所有人做个榜样。
您都出五十万了蓉城的士绅和商贾怎么也要拿出一万两。
到时候分出一点点给那些守城的军户让他们卖命守城。
剩下的银子咱们七三分账。”
蜀王朱至澍听到张论这么说他眼睛一亮。
“张巡抚我能获得七成银子这个事可以做。”
“殿下您不用出力三成就够了。
七成是我们这些官员我还要给其他人分润给足钱才能让下属用心办事。”
朱至澍听到他只能拿三成很不高兴但也只能答应下来。
张论和蜀王朱至澍达成协议他派衙役大张旗鼓从蜀王府里搬出五十万两银子。
他亲自写信邀请士绅和商贾们来巡抚衙门商量助饷的事情。
这些士绅和商贾看到蜀王府都助饷五十万两银子知道自己不出血根本走不出屋子。
这些士绅和商贾看到蜀王府都助饷五十万两银子知道自己不出血根本走不出屋子。
他们个个都哭穷只想捐一两千两银子。
张论瞪着眼睛看着他们慢慢的品着茶没有回话。
吓的这些士绅和商贾把捐款数额提高到一万两。
张伦这才送客让他们尽快把银子搬到巡抚衙门。
士绅和商贾的动作很快一箱箱银子搬到巡抚衙门。
丁云珍给闹饷的丘八们发放欠饷和赏银。
他看到巡抚衙门院内还剩下一箱箱的银子比给丘八们发饷的银子多多了。
“还是大人捞钱的手段高明这是士绅和商贾为国舒困御史也没办法弹劾大人。”
“这还是小钱大钱在后面。
你去派人挨家挨户统计城内的青壮。
每户都要出一个丁口给我上城墙守城。
不想出钱的户必须出5两银子。”
丁云珍惊叹道:“大人真高明士绅和商贾才出多少钱。
蓉城有这么多百姓肯定有富户不愿意守城。
一户出5两银子加在一起这是一笔庞大的数字。”
张伦看着师爷丁云珍的惊叹他笑而不语。
他这下手还算轻要不是为了守住蓉城丘八们的钱一文都不用发。
“那些丘八们怎么样?”
丁云珍听到张论的问话他立刻回答道:“大人给丘八们发下欠饷和赏钱。
他们都高高兴兴拿起武器登上城墙准备守城。
银子到位丘八们士气很足。
我觉得守上几个月没有什么问题。”
张论听到后非常满意只要他能守住三四个月足够朝廷调齐兵马。
两广和湖广的兵马肯定会入川。
到了那时候蓉城的危机就会解除。
……………………
王林江走出巡抚衙门他看到没人注意呸了一口。
这些怂蛋对付贼寇没有办法但收刮民脂民膏的手段真多。
他作为盐商一万两银子真不多。
这一万两银子用来守城他觉得花的值。
但这一万两银子基本都进了当官的腰包。
未必有一两银子能用于守城。
“王兄去我的乐福楼喝点儿谈一谈事情。”
王林江看到乐福楼东家李宫。
“李兄那我就叨扰了。”
他们来到乐福楼这是蓉城规模最大的几家酒楼之一。
李宫找了一间隔音好的房间让掌柜子端上一瓶好酒几碟下酒菜。
他就清退了所有仆人。
“王兄你是盐商与各地都有联系是否了解黄衣贼好不好打交道。”
李宫知道王家在自流井那里有关系他们能拿到井盐的盐引。
李宫知道王家在自流井那里有关系他们能拿到井盐的盐引。
王林江手下的商队最近就去汉中贩过盐。
“说实话黄衣贼好打交道又不好打交道。
他们极度仇视士绅基本认为所有士绅都应该被审判。
他们占领的地方士绅几年前在大明朝弄死的佃户他们都按照法律严判基本就是死刑。
但对于商人针对粮食等商品管理的很严格但对商人管理的很松。
黄衣贼还十分重视法律只要不违定他们制定的法律不会突然就被抓到监狱中。
在黄衣贼那里商贾交税多还能当上贵族。
有了贵族身份当地的官员都没有办法轻易拿捏商贾。”
王林江与李宫说了很多黄衣贼那里的事情。
他知道李宫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蓉城本地商贾的圈子来向他打听情况。
……………………
马胜忠带着儿子马正康正在执行巡抚衙门新下达的命令。
他们都是蓉城官府最底层的胥吏。
但对于普通百姓他们这个身份也有足够的威慑力。
他来到一户人家里敲响他们的房门。
看到一名青年妇人走出来。
“巡抚衙门要求每户必须派一名青壮守城不派人就要交五两银子。”
妇人听到后哭丧着脸。
“官爷您行行好我们家里的情况街坊邻居都清楚。
我丈夫田家鹏有病卧床全靠我平时织布和给人将洗衣服维持家里的生活。
孩子才十一岁他那么小的人怎么能去守城。
我们家连五百文钱都拿不出来上哪里去找五两银子。”
妇人说完就开始抽泣。
马胜忠眼睛一瞪大喝道:“11岁怎么不能守城军中有很多娃娃兵。”
他儿子马正康拽了拽他衣角用眼神示意马胜忠停下。
他站出来说道:“你回屋去吧这个事不要声张就当我们没有来过。”
马胜忠和儿子马正康走向下一家时他用不解的眼神看着儿子。
“老爹我在衙门里听到大人们都在聊黄衣贼。
他们都觉得蓉城守不住准备改换门庭。
我们也要早做打算收来的银子全被巡抚衙门拿走我们却承担骂名。
真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如果民愤极大我们下场不会好。
听说黄衣贼那里胥吏出身也能当官考科举。
他们真的打进蓉城对我们来说未必是坏事。”
马正康用几句话就劝服老爹。
他们收银子不像往常那样很用力把事情慢慢拖着观察形势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