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穷乡僻壤(第2页)

  平头百姓不吃,酒楼不收,说是费油。”

  明珠“……”

  不吃笋的理由,跟她娘亲当初说的一模一样。

  他们不是不爱吃,只是怕浪费油。

  大庆的百姓好奇怪,穷都不怕了,还怕吃笋?

  你不炒,直接水煮再放点油盐不就得了?

  难不成,野菜就不耗油了?

  真是无法理解的逻辑。

  李文书眸中精光一闪,“宁镇长,镇衙的午饭就安排有竹笋,如若平宁真的无人吃笋,您大可叫人挖了晒干,卖给我们镇衙。

  闷干笋这道菜,我们大家还挺喜欢吃的。”

  “那你们镇衙打算怎么收购呀?”宁镇长来了兴致。

  李文书伸出三根手指头,“竹笋是天生地养的,只需费些力气挖晒……三文一斤不能再多了。”

  “价钱不错。”宁镇长一脸笑意,“城主,下官觉得,干笋可以列入平宁的土仪清单中。”

  “这个想法不错。”明珠一脸赞同,“如今兴州商路已通,只要干笋的名气打开,问题不大。

  再且,兴州多石山,没有竹笋,正好可以丰富一下他们的吃食。”

  见明珠赞同,宁镇长高兴道,“下官回去就准备,争取把干笋卖到兴州府城去。”

  万林乡的万乡长羡慕了。

  没人爱吃的竹笋有了方向,可他们万林乡的问题依旧存在。

  真是同城不同命啊。

  其他三个镇/乡长对视了一眼,都觉得这个议事别开生面。

  “城主,桥业镇有河流也有溪水,但百姓种的果树极少,还请您给桥业镇指一条明路。”桥业镇长双手作揖,态度很真诚。

  明珠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问道,“桥业镇养猪养鸡的情况如何?”

  “跟津西没法比,去年推行万牲草的时候,只有少部分人家种,但种的也不多,每家大概三四分地,两三头猪,十几只鸡。

  前阵子鸡蛋价格大跌,杂货铺的老板停止收购,农户只好低价卖给外镇的商人。

  猪仔倒是卖的不错,经常有外县的商人前去收。”

  他家也养了三十来头,一头三百多斤,卖得上百两银子呢。

  万乡长当时觉得,他当了这么多年的乡长,挣的还没卖猪的多。

  大家见万乡长笑的开心,便打趣道,“万乡长家不会也养猪吧?”

  “我这也是跟着城主的号召走。”

  话一出,六房掌事齐齐看了过来,均是一副你不要脸的神情。

  万乡长“……”

  他说错了什么吗?

  在万乡长懵逼的状态间,新水乡的张乡长开口了,“城主,卑职也想同平宁镇一样,来年推万牲草。”

  “可!”明珠点点头,“待你回了新水乡,便可开始准备了。”

  了解各乡镇的基本情况后,接下来就是谈税收和明年计划。

  各镇的税基本靠秋天征的粮税,大同小异,所以明珠提了开荒一事。

  各乡镇的耕田面积还是太少的,人均不到一亩,水稻的产量也是参差不齐。

  良田亩产三百多一点,差一点的两百多。

  像万林乡那样的,雨水充足亩产两百多一点,雨水少了有时候两百都没有。

  明珠也想过提高粮食产量,可她年龄还太小,三位哥哥也还没长成,所以暂不考虑。

  选择养猪养鸡,是因为它们能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效,增加收入。

  虽然有一段时间,鸡蛋卖不出去,但大家也能吃上鸡蛋了。

  不像以前那样,吃个鸡蛋都觉得奢侈。

  至于明年计划,明珠也不催他们,让他们自己琢磨。

  如平宁镇和新水乡就很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当然,此次会议主要是了解各乡镇情况,其他的事情也急不来。

  大家彼此共事,也需要培养默契。

  尽管如此,会议还是开了整整两天。

  各乡/镇长回去的时候,明珠让人送了他们一份莲藕,一份鲜花饼。

  莲藕是稀罕物,各乡/镇长高兴的不行。

  正当大家提着东西,高兴离去的时候,宁镇长却留了下来。

  “城主,下官有事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