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西藏野菊米的绝叔 作品

第186章 危机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乡镇企业开始了蓬勃发展。

  如果说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我国乡镇企业还处于萌芽的话。

  那么到了八十年代中期,乡镇企业已经破土而出,正在快速吸收着养分,并渐渐长成小树。

  据统计,在84年的时候,我国乡镇企业总量已经达到了640万之多。

  平均算下来,每个乡镇级单位,都有着近154家企业,可以说这是相当惊人的数量。

  当然了,由于南方和沿海地区对外交流比较频繁,所以这些企业基本上都是集中在东部和南部。

  其中,江东省毗邻大海,一部分地区更是处于长江三角洲。

  在八十年代,这里形成了一种富有地方色彩的乡镇集体经济,也就是“苏南模式”。

  江东的乡镇企业产值最高时,占据了全省农村社会总产值的“五分天下有其四”,在全省工业总产值中,更是“三分天下有其二”。

  就像刘家庄,从刘向东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开始,村里先后建立了砖窑厂、养殖场、鱼塘、收音机厂。

  再加上老干爹辣椒酱厂吸收的村民,他们村俨然成了整个宁州县,乃至整个市里最富有的农村,刘向东更是成为了市里的劳模和代表。

  只是,到了今年,他不得不开始为村民们寻找新的出路。

  之所以会这样,最主要就是跟风的太多。

  大多数村民都没有什么见识,在见到刘家庄的企业红火以后,周边的村子还有那些来参观的村干部,全都开始走起了刘家村的路子。

  当一家家砖窑厂、养殖场、鱼塘和收音机厂成立后,使得刘家庄集体企业的利润越来越低。

  没办法,市场就那么大,企业却是越来越多,这导致各个村子为了卖出自己的产品,不得不压价处理。

  你压价,我压价,最后统统成了白菜价。

  这样的恶性竞争,彻底破坏了市场。

  现如今,人家买家也不再继续着急买你的货,会等到你们自己压价压到最低,然后再去买。

  为了打败其他企业,甚至刘向东不得不开启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成本价出售。

  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当刘向东硬刚着开始做赔本买卖的时候,村里的福利待遇,也开始越来越差。

  尤其是收音机厂,其中一半的股份那可是属于宋俊林。

  为了保证宋俊林的利益不受损,到了后来,刘向东更是不得不暂时停掉了村里的所有福利。

  对于这件事情,村里的老人们都表示理解和支持。

  但是一些人,却是开始有了别的想法。

  比如,趁机整倒刘向东,自己来当领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