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轻风去 作品

第一百三十二章 立马吴山第一峰(中)(第2页)

  东军在南岸作死越多,罪状也就越大!我等必须稳住,不能轻易被调动!”

  “戳你娘!敢情对岸不是你的族人!”吴应松本来就是大户吴家的主要管事人之一,身份比社团头领只高不低,情急之下直接骂了回去。

  他们吴家在一百多年前,可是出过一个状元礼部尚书吴宽!

  然后吴应松喝道:“我们吴家的人都出来,随我过江!”

  作为一个大家族的主奉,如果他吴应松眼睁睁的看着大批族人陷入水火而不理,那他还有什么脸面见人?

  当即就有五六十人出来,靠向了吴应松。

  杨镇连忙劝道:“吴老爷你冷静!你们这五六十个人过去,又能怎样!对面东军有二百多人!”

  吴应松看了看对面的火光,又喝道:“谁愿意助我吴家过江救助同族!”

  四大家族之一严家的主奉站了出来,“我们严家愿助一臂之力!”

  这两家加起来,能拉走一百多人。

  身为西军总指挥,杨镇急眼了,拦在吴应松身前:“吴老爷不要乱为!必须统一号令,不能各自为战!”

  吴应松答话说:“那好!我方全部出动,过江进攻东军!”

  杨镇坚持说:“这边才是镇区,是我们必须守住的地方!怎能为了对岸一些村落就自乱阵脚!”

  不过吴应松的全军过江的说法,引起了一片附和声。

  东军二百多人就在南岸,还能飞过来不成?守在北岸还有什么意义?

  看着东军在对岸烧杀抢掠,自己这边按兵不动,怎么也说不过去啊!

  只要跨过江去,依仗人多势众,打败东军不就完事了?

  杨镇见军心如此,只能叫道:“东军必有奸计也!”

  吴应松不听,带着人就要上船过江。

  江面上突然出现了三艘小船,挡在了码头外面。

  边上两艘船分别有衙役举着高脚牌,上面写着“吴县左堂”、“分管钱粮”等字样。

  而中间小船上,则有一个头戴乌纱帽的官员。

  船只都很小,仿佛只要稍微冲撞,就能导致翻船落水的事故。

  于是岸上众人立刻认出来了,中间小船上的官员,肯定是管粮的郭县丞!

  郭县丞对着北岸的西军众人叫道:“你们不要打了!”

  西军众人:“.”

  这位县丞老爷,到这里是为了卖萌来的吗?

  郭县丞又劝道:“本官辛苦奔波赶来,就是为了劝和!

  你们东西两方同饮一江水,要以和为贵啊!”

  西军众人都不想听这些屁话,你郭县丞怎么不对东军说这些去?

  但现在的问题是,如果大批船只一起出动,而县丞的小船拦住河道不让的话,很容易被冲撞掀翻。

  公然杀官的罪名等于造反!无缘无故的,谁也不太想当出头鸟,冒这个险。

  吴应松在岸上叫道:“船上也不是说话地方!我等略备茶饮,有请郭大人登岸叙话!”

  郭县丞在小船上坐下,答话说:“本官以清廉名节自重,不愿擅用民脂民膏!”

  然后又掏出一把饭团,继续说:“所以不劳款待了!本官就在此用膳!”

  西军众人:“.”

  如果不能一起出动渡江,只能一艘一艘的绕过县丞小船再过江,然后又一拨一拨的下船,那不是化整为零,给对岸东军轮流送菜吗!

  殊不知郭县丞心里也在破口大骂,林泰来给自己安排的,都踏马的是什么破剧本!

  让自己这个官员拿自身安危当筹码,亲自来堵河道,不知是哪个脏心烂肺的人才能想出的情节!

  还有,这都什么羞耻的破台词!

  吴应松心急如焚,对郭县丞行礼道:“若郭大人真是为了劝和而来,为何不去劝住对岸!”

  终于等到了这句话,郭县丞赶紧放下难以下咽的饭团子,回应道:

  “许你带十个人,你敢过江与林泰来会面否?

  我郭某人以官位担保,保证你的安全,谈不成了再送你回北岸!”

  吴应松咬牙道:“有何不敢!”

  别人可以“隔岸观火”,唯独他这个吴家主奉不行!因为对岸的火,都是吴家族人的!

  西军总指挥杨镇本来就担心中计,不愿意全军出击,闻言立刻就安排船只,送吴老爷过江。

  郭县丞亲自护送吴应松到了对岸,林泰来已经在岸边等了。

  吴应松指着还在燃烧的村舍,愤怒的对郭县丞质问道:

  “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殴打村民,纵火焚烧屋舍,此等凶恶匪寇行径,官府不理?”

  林泰来哈哈笑道:“本人奉朝廷诏书开木渎港分关,要在这里征地,合法合理,怎么就成了匪寇?”

  尽管心里做了很多预案,但这个回答,还是让吴应松完全没想到。

  “征地?”吴应松愣了愣后,“镇区和码头都在北岸,你林泰来却到南岸征地,岂有此理?”

  林泰来轻蔑的说:“你这年纪也不小了,怎得如此幼稚?

  谁说木渎港分关就一定要在木渎镇?一定要在木渎镇主码头?

  在我心里,木渎港分关可以在南岸这边,也可以往上游两三里,也可以往下游两三里!

  无论税关选址在哪里,都是我决定!无论选址在哪里,对设卡征税也没多大影响!

  与此同时,我可以拒绝木渎镇四大家族的人到税关所在地营生!

  我的意思,你懂了吗?”

  吴应松如坠云中,模模糊糊感觉到这些信息很重要,但又却没琢磨明白。

  正在这时,他忽然看到一个彩袍鬼面的老头跳了出来。

  然后这个老头抱住了林泰来的大腿,很浮夸的高声叫道:

  “你快告诉我!木渎港税关到底要设在哪里?

  我张幼于若是提前购置附近土地,不就发大财了吗!”

  这几句话如同闪电,劈进了吴应松的脑子!

  木渎镇因为商业而繁荣,本地白道四大家族都为此受益很多,不但可以经商致富,而且还有土地增值!

  但如果在附近别处设置了税关,所有过往船只都要去税关停靠交税,那么以后商业中心自然就会往税关那边转移!

  而失去货物枢纽地位的木渎镇,商业衰落将不可避免!

  与此同时,围绕税关附近又会形成新的镇区,取代现在的木渎镇!

  而林泰来刚才还明确说了,有权拒绝木渎镇吴、沈、徐、严四大家族的人去税关所在地营生!

  对这个后果,吴应松想都不敢想!

  所以林泰来的真正意思就是,是木渎镇迫切需要有木渎港税关,而不是木渎港税关需要木渎镇!

  林泰来幽幽的说:“你吴应松可曾想明白了?

  可惜你们镇里有坏人啊,还踏马的杀妻栽赃给我,但我又懒得去破案,该怎么办?”

  求月票啊!!!!剩下的字不够一章了,明天凑全了一章发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