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轻风去 作品

第五百八十五章 西行散记(下)

    十月初,西宁的气温已经很冷了。

    在距离西宁卫城约莫数十里地的南川捏尔朵峡口,三个营数千明军整装备战。

    参赞军务林泰来弯着腰,好奇的查看着面前这门三百五十斤的大神炮。

    巅峰按察、半步巡抚石大人走了过来,问道:“你在这里干什么?”

    林泰来站了起来,摇摇头说:“这大炮太老了,该换新了。”

    石大人也不是对军事一窍不通的人,不然也不会在这时候临危受命,派到西宁前线来。

    闻言便道:“你是说新式大威远炮?现在还没有部署到这边。”

    新出的大威远炮不但制造工艺比铁箍式老炮更先进,在更轻便前提下威力更大,还加装了准星照门,射击更精准。

    林泰来随口画着大饼:“等我回了京师,争取掌管军器局,早日给你安排上!”

    石大人:“.”

    翰林出身的当朝红人就是这样任性吗?想管什么衙门都随心所欲?

    扯完闲篇,林泰来又纳闷的说:“作为总指挥,你不去巡视营地,却来找我闲谈作甚?”

    石大人有点紧张的说:“到底行不行?”

    先前套虏各部在林泰来的劝导下,开始离开西海,返回北方。

    然后林泰来就得到了神秘情报,海虏大头领瓦剌它卜囊率领数千精骑,以北返套虏部众为掩护,企图鱼目混珠靠近西宁卫城,进行偷袭劫掠。

    后来神秘情报越来越精确,明确告知林泰来,瓦剌它卜囊大致在这两日通过捏尔朵峡。

    所以西宁卫在参赞军务林泰来的力主之下,有针对性的做出了部署。

    石大人和林泰来率领三营五千一百兵马,出城数十里,在捏尔朵峡口正面埋伏拒敌。

    而另一员从甘肃调来的游击将军达云,则率领两千番汉骑兵,从峡谷两侧绕后包夹。

    这次主动出击稍微有点冒险,而且也没请示过总督。

    临近战事,全权负责西宁事务的石大人不由得略微紧张。

    先前大明已经连续大败了两次,不能再输了。

    他忍不住就围着林泰来,不停的问“到底行不行”。

    林泰来被问烦了,回答说:“我也不知道行不行啊,打完才知道!”

    石大人差点就跳了起来,“你保证过的,包赢!”

    林泰来故意很不着调的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如果吃了败仗,我就要被罢免三部郎中,老老实实当翰林了。”

    石大人顿时被气饱了,“西宁卫大部分兵力都被拉出来了!

    若打了败仗,还想什么罢官免职,直接在这里自尽殉国吧!”

    林泰来喝道:“那你还想东想西的作甚?干就完了!”

    “可是.”石大人又说:“即便瓦剌它卜囊来犯,依据西宁卫城防守反击不行么?

    出城数十里迎击的风险终究比较大,不够谨慎。”

    林泰来解释道:“西宁卫城周围的地形不便于设伏和绕后包抄,难以给虏骑重创。

    再说死守卫城不出,看着虏骑在周边劫掠,那我们死守又有什么意义?”

    石大人在林泰来这里调节了情绪,又表面镇静的去巡视军阵了。

    河湟之地的整体地貌十分有特点,山河夹杂,导致谷地和峡谷特别多。

    捏尔朵峡就是从西海南岸到西宁卫城之间的交通要道,也是瓦剌它卜囊目前行军路线的必经之处。

    这次有三营官军在峡口这里设置阵地,阻击瓦剌它卜囊的数千主力骑兵。

    每营四百骑兵,一千三百步兵,各式火炮一百门。

    如今大明官军对付虏骑,大都是以车结阵。

    大车横向,小车纵向,围成一圈,车与车之间空地还有据马枪,步兵和炮手都被掩护在车阵里面。

    尤其在峡口这样的不开阔地方,更利于车阵阻击。

    石大人巡视一圈后,又有新的担忧了,便又来骚扰林泰来说:“瓦剌它卜囊会来么?”

    林泰来答道:“瓦剌它卜囊出身好,素来心高气傲,又兼击败过我军,性情十分骄狂。

    所以他一定会过来,即便看到我军有所防备,也不会轻易撤退。”

    都知道在老俺答率领下强盛起来的北虏右翼有三万户,分别是土默特、袄儿都司(鄂尔多斯)、永邵卜三大部。

    其中永邵卜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在东边,另一部当年跟随老俺答到青海迎佛后,就留在了青海,守护着圣地仰华寺。

    而瓦剌它卜囊就是留在青海永邵卜部头领,也是当今作乱海虏的三个最大头领之一。

    所以说来说去,瓦剌它卜囊和对马市额度不满的卜失兔济农一样,都是三娘子夫家的亲戚。

    想到这里,林泰来不禁感慨道,这娘们卖起亲戚来也不手软啊。

    卖的还都是名义政治地位很高的亲戚,大诸侯级别的“皇亲国戚”。

    怎么感觉有点像武则天杀李唐宗室?

    算了算了,不吐槽了,女人当家不容易。

    一个时辰后,战事开打了。

    正如林泰来所说的那样,瓦剌它卜囊大军的前锋看到拦在峡口的明军后,横行惯了的瓦剌它卜囊没有撤退的想法,直接率军攻阵。

    一时间炮声大作,箭矢齐飞。

    双方大战了半个多时辰,厮杀了几個回合,瓦剌它卜囊大军依然没有逼退明军,更没有攻破阵地。

    这很正常,在一般情况下,虏骑本来就很难攻破准备充分的车阵。

    正当数千虏骑有点力竭气衰,大批下马休息的时候,忽然游击将军达云率领两千番汉骑兵,从峡谷后方杀了出来。

    正面炮声再次响起,将最后的弹药一股脑地全都倾泻出去。

    观望了半天的林泰来立刻翻身上马,在家丁的护卫下,率领一千二百骑兵迂回压上去,形成了对虏骑的前后夹击之势。

    被堵在峡谷口的这数千精骑,当即就崩盘了,四散而去夺路溃逃。

    明军打机动性很强的虏骑就这点不好,很难打出完美全歼的战绩。

    尤其是虏骑中的头领人物,就算打了败仗,也总是能在亲卫的死命掩护下逃出去。

    后世看明军战绩,总能看到“虏酋仅以身免”之类的话。

    林泰来发挥痛打落水狗的精神,瞄着大批溃逃虏骑一直追了二三十里,才鸣金收兵。

    据初步统计,此战斩首八百余级,基本将瓦剌它卜囊部的主力击溃了,算是近两年来西海的首次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