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的呃呃呃 作品

第一百八十五章 苏联一五计划结算(第2页)

    “未来即便爆发战争,苏联后方也可以免受第一轮战火的打击,源源不断的支援前线战场。”

    就以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厂为例,这座苏联新建的最大钢铁厂,位于苏联的乌拉尔工业区,距离莫斯科的直线距离一千九百一十六公里。

    也就是将近两千公里,试想一下,有这样一座深处苏联腹地的钢铁厂存在,前世苏联就不可能输给德国,哪怕德国攻下莫斯科,也无法摧毁苏联工业,光是想要进攻乌拉尔工业区,德国人还要继续推进两千公里,这个距离足以让德国感到绝望。

    而且,乌拉尔工业区并不是第一道防线,在莫斯科到乌拉尔工业区之间,还有伏尔加工业区,后方还有西西伯利亚工业区……

    事实上前世德国连莫斯科都没有突破,而本时空里因为一战结果的变化,苏德两国的缓冲区减少,苏联更加重视本国工业的国防安全,所以更重视后方工业区的开发和发展。

    就苏联这种工业部署情况,即便德国拥有东非的工业体量和人口优势也不可能把苏联完全消灭。

    弗里德里希说道:“想要让苏联的工业彻底瘫痪,就必须有能力同时对苏联后方多个相隔千里距离的工业基地进行毁灭性打击,从乌克兰的顿巴斯—第聂伯罗工业区一直到苏联的远东工业区,跨度长达惊人的六千多公里,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完全做不到的事。”

    当然,情况也没有弗里德里希说的那样夸张,因为现在苏联的工业还比较薄弱,很多所谓的工业区,体量还远远不够看。

    但是,有一点必须值得注意,那就是现在苏联才刚刚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只要给苏联充足的时间,按照一五计划苏联工业发展的速度,不需要太久,十年内那些工业区基本就可以被苏联彻底建设出来。

    而且因为苏联资源十分丰富的原因,这些区域基本可以实现资源上的自给自足,这极大提高了苏联抵御战争风险的能力。

    对此,恩斯特深表认同:“苏联的广阔国土,还有丰富的资源,以及恶劣的气候,使得他们拥有优异的国土纵深,这几乎决定了其他国家想要通过战争消灭苏联政权,是完全做不到的事,除非苏联人自己投降,否则他们就能一直坚持抵抗。”

    “不过,这和我们没有太大关系,一般情况下东非和苏联不可能成为敌人,除非苏联选择世界革命。”

    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约瑟夫上台后,苏联等于已经放弃了这条路线,约瑟夫更像一个沙皇,而绝对不是世界的领导者,苏联的利益高于一切。

    前世约瑟夫去世后,苏联的其他领导人更是带着苏联朝着帝国主义国家的道路一路狂飙,变成了恶龙,更别说世界革命了。

    弗里德里希从小受恩斯特的影响对苏联也没有太多畏惧,因此说道:“苏联未来可能成为世界大国,但确实不可能领导全世界,毕竟这违背人性,这几年苏联的对外输出,手法就过于粗暴简单,他们甚至能和金陵政府合作,而不是支持远东帝国工党,就说明了这一点。”

    约瑟夫领导下的苏联,反而和一个代表地主和大资本家利益的政党合作,同时还对“自己人”指手画脚,处处限制,就这种态度,就足以证明苏联难成大器。

    更别说约瑟夫后来还解散了工党国际组织,这都说明了苏联不可能把红旗插遍全世界,当然,以苏联的国力也永远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即便这样,东非也必须把苏联当做未来的世界大国对待,就犹如东非过去和沙俄相处一样。

    弗里德里希说道:“过去五年时间苏联的能源生产也翻了一倍,煤炭达到六千多万吨,石油生产突破两千五百万吨,电力更是翻了一点五倍,达到一百五十亿千瓦时。”

    “今年苏联的拖拉机产量也超过了五万台,汽车产量突破三万辆,新建铁路一万七千多公里甚至还建设了一部分电气化铁路,新建硬化路面超过五千公里,还有将近一千公里的航运和灌溉运河。”

    “除此外莫斯科的地铁前年也投入建设,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等城市的有轨电车也迅速扩张,”

    “在航空工业,苏联的飞机年产量高达两千多架。”

    “化肥农药产量也显著提升,化工业有不少突破。”

    “也只有纺织业等轻工业方面,苏联发展相对滞后,但也超过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不过,苏联本来就棉花产量低,这也可以理解。”

    “等到其对中亚地区的水利建设完成后,可能会极大缓解棉花的短缺问题。”

    总的来说,本时空里苏联的一五计划远比前世苏联取得的成绩更为突出,就比如前世苏联在一五计划期间铁路建设大约是一万五千公里,而本时空里是一万七千公里。

    苏联的钢铁产量也比前世多了大约一百万吨左右,煤炭,石油,电力产量也都有一定幅度增加。

    汽车,拖拉机产量,也比前世有显著提升,前世1932年苏联的汽车年产量就没有突破三万辆,而拖拉机也不足五万台。

    更别说之前提到的,本时空里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比前世提前两三个月完成,这都说明了苏联一五计划比前世取得了更大的成绩。

    造成苏联和前世一五计划完成度不同的根本原因,也不难找出来,那就是美国和苏联的合作规模,超过了前世。

    前世美国一战结束后重点投资德国,而本时空德国没有战败,这就让美国的选项变少了,后来因为经济危机,美国更是加大了和苏联贸易的力度。

    在苏联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对美国的进口甚至超过了一点七亿美元,而前世则是一点五亿美元左右,看似只增加了两亿,但是结果完全不同。

    因为本时空里美元的购买力更高,也就是说即便苏联进口美国机械装备的数额不变,也能买到比前世更多的机械设备。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这就是因为东非这个前世不存在工业大国,对如今世界工业市场的内卷造成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