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辰缘修 作品

第1090章 审案只管问话(第2页)

此时的宋振,

已经把徐长文第一次递交的卷宗拿了出来,一次次翻看,果然是触目惊心,可勋贵世家,按照大武律令,是不收税的,可想到那些巧取豪夺的事,哪家没有,若是深入调查,拔出萝卜带出泥,铁证如山,

若是在公之于众,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动摇国本,他一个刑部尚书,怎敢担责,没想到,最难缠的,竟然会是他,强压心头不悦,把手上的卷宗合上,

沉声道;

“即便是有这些证据,也不能证明他们与此案有关联,徐长文,你莫要混淆视听。”

“是不是混淆视听,大人心中有数,若不能彻查,等江南税田被吞并完的时候,朝廷将失去江南膏脂之地,若是那时候,再闹起民乱,悔之晚矣。”

徐长文刚正不阿,如此难缠,也是宋振等人没想到的,大公子李潮生,眼底闪着精光,没想到洛云侯这位门生,竟然这般生猛,不知是福是祸,尤其是一人站在三人中间,两边矮,宛如一个笔架一般,好一个沈笔架,这念头,忽然在文武百官心中闪现,

另有冯永文和孟历,甚至常佐等,面色复杂,说天下人不敢说的话,何其难也,他们做了一辈子官,不如他,

更遑论那些陪审的文武百官,心思各异,有人激动,有人害怕,还有人嫉妒,还有人茫然无知。

冯永文坐立不安,心中哀叹,感叹自己的女儿,命途坎坷,找了这样一个人,怕是难以善终了,只能找侯爷商议一番,榜下捉婿,哎。

“徐长文,此事本官自有安排,无需你来多言,”

“大人,长文为官,只为朝百姓谋福祉,为朝廷尽忠,如有此机会,能够铲除这些危害一方毒瘤,当竭尽所能,不负朝廷和皇上重托。”

既然到了这个境地,徐长文怎肯罢休,追着问道。

“徐长文,莫要的得寸进尺,杂家看在你忠心份上,劝你一句,管好你自己的事吧。”

许是看到宋大人被步步紧逼,司礼监大太监陈辉,如何还能忍,话语中带着一丝威胁,

但徐长文怎会怕这些,若是怕了,何来之前言语,对四周文武百官,躬身一拜,

“诸位大人,长文自知,位卑言轻,但为民请命,是长文作为一县之长职责,下官所言句句属实,若是说实话获罪,那这世道,还有何天理?

长文今日在此陈情,皆是认为我大武朝官员,心中还有正义,还有良知,京南民乱,已见端谜,若不能拨乱反正,刮骨疗伤,待那些贼教再来一次,会不会这天,还有朗朗乾坤呢。”

徐长文眼神坚定,怒视前方,这威势和言语,震耳欲聋,

“你,你,你!”

陈公公理屈词穷,说了三个你字,只剩下嘴角哆嗦,再无言语说出,心中惊骇!

面对殿内心思各异的人,刑部尚书宋振,再无心思审案,

“司吏,如实记录,让他签字画押,今日审案,到此为止,下次开审,需要等太上皇寿宴之后,把他们押下去,今日审案,必将奏折递交上去,退堂,”

“威武.”

审案落幕,看着差役,把人押回去之后,随之,百官准备散堂,出了刑部大堂之内,百官面有复杂神色,看向徐长文离去方向,心中感慨万千,

可在这个时候,张瑾瑜有些不高兴了,抬手拦着,高声道;

“慢,宋大人,不着急啊。”

本想匆匆离去的文武百官,听见洛云侯的高呼声,全都停下起身动作,站也不是,坐也不是,一个个丑态百出,宋振还有要事入宫汇报,见到洛云侯开口,只得停下脚步,

“洛云侯,你可还有其他的事?”

“别急啊,宋大人,既然叫了你,自然是有要事的,刚刚宋大人说,三日后,乃是太上皇寿宴,普天同庆,是也不是?”

张瑾瑜此刻,已经是思索了好一会,按照大武律令,没有定罪的官员,没有直接佐证罪责的官员,不可羁押,尤其是大赦天下的时候,上御已经出了,

“自然是的,宫中早已经决议,太上皇的寿宴,在乾清宫举办,普天同庆,大赦天下。”

宋振点点头,上御已出,尽人皆知,何来洛云侯又来问一遍吗,

“好,宋大人说的好,既然如此,本侯所知,除非是犯下滔天之罪,都有机会赦免死罪,那这几位未定罪之人,可否暂且回府,与家人团聚,也好照顾朝廷的脸面。”

赦免不可能,毕竟案子没定,不在赦免之内,可人伦之情,怎可罔顾,尤其是徐长文,还剩一个老娘在家中期盼,

宋振迟疑片刻,摸了摸手中的卷宗供词,想了想大武律法,还真是有此定论,加之这一回,太上皇大宴群臣,当众接驾,另有贺表念读于众,当以此夸耀盛世,在京的官员何其多,可没有剥夺官身,就算是贺喜一员,

“洛云侯所言,不无道理,在京城百官,不论职位,品级高低,皆需要递上贺表,呈递后由内侍管事,当众诵读,以安慰盛世,本官准许,让羁押几位大人,可以回去,但不得离京,需要有皇城司的人跟随,至于已经伏法嫌犯,继续羁押,退堂,”

这一回,宋振再也没有停下脚步,带上卷宗准备去后堂,张瑾瑜也没有再多言,达成目的之后,也随之离开,文武百官这才心下松口气,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小声嘀咕着,反而走的没有几人。

三位皇子,更是着急,想见一见徐长文,可是差役把人带下去之后,转交给皇城司的人,就不见了踪影,只得气的跺脚,

最后,

大公子李潮生留在最后,望着急切想脱身的宋大人,此刻却停下脚步,看样子,遇事犹豫不定了,喊了一声,

“宋大人,还在生气呢?”

突然一问,让司礼监二位公公,还有孟历等人,离去的步子,也慢上许多,侧耳倾听,

“小阁老,本官不是在生气,而是在感慨,一个小小县令,就能知知晓朝廷弊端,敢直言不讳,而我等身居高位,却步步小心,做了一辈子官,还做不明白啊,”

宋振自惭一笑,没成想,竟然能主审这个案子,过不了今日,整个京城都会传遍,

“宋大人不必妄自菲薄,身居高位,更要步步小心,统筹大局,如今正直关键时候,还请宋大人多保重身体,”

“多谢小阁老关心,老夫身子还撑得住,可天下事,天下人来判案吧,”

叹口气,宋尚书或许是想通了,苦笑一声,拿着卷宗就走出衙门,刚上了轿子离去,身后匆匆赶来的司礼监陈公公二人,急的直跺脚,

“哎呀,宋大人何必走的那么着急呢,杂家还有话要说呢?”

“哦?不知陈公公有何话要说,”

尚未离开的大公子,有些诧异,接了话,

“哎呀,小阁老,您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其他人倒还好,可那位徐知县一旦被放出去,京城百姓就会认为此人无罪,那时候,还不知有多少传言传出,若是被有心人利用,谣言四起,那就麻烦了,”

陈公公面色焦急,本来这一回,那位徐知县所言,句句属实,可朝廷怎敢认下,所以属实的话,决不能承认,但事实如此,如何狡辩,

“啊哈哈,陈公公,担心这个,还不如担心宫里面,三日后太上皇寿宴,万不能出错啊,”

“这,多谢大公子提醒。”

陈公公心中一惊,即刻招来车架,匆匆回了宫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