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和尚老道 作品

第297章 大宋将门一(第2页)

    等到澶渊之盟签订,宋辽罢战,大宋想着可以腾出手来收拾折家了吧,但是旋即发现辽皇将党项李德明封为夏国王。

    大辽放出了李德明这条饿狼,意图扰乱大宋西北。

    因为李德明的出现,折家又有了用武之地,大宋只能将收拾折家的心收了起来。

    折家与建立西夏的李氏同出一族,但却与李氏有着不共戴天之仇。

    唐末和五代时期,崛起于今陕北地区的党项族中,有两个实力强大的家族,这就是党项拓拔(李)氏和折氏。但这两大蕃姓家族,彼此之间不仅矛盾很深而且有着诸多不同。

    一是二者虽都发迹于唐末和五代初年,但拓拔(李)氏以朱温为靠山,折氏则依附于朱梁的对立面——河东李克用父子。

    二是自后唐明宗讨夏失败,拓拔(李)氏傲视朝廷,并与叛镇暗中勾结,而折氏对中原王朝恭谨驯服,控遏西北,朝廷赖之。

    三是早在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拓拔(李)氏就已授镇夏绥,而折氏直到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年)才擢永安军节度,两年后又因节帅徙镇而镇废,7年后才又复置永安军。故拓拔(李)氏视折氏为晚出后进,于己则以老大、地区霸主自居。

    四是拓拔(李)氏拥有夏、绥、银、宥4州,后汉乾佑二年(949年),朝廷又将新置党项州——静州(治所在静边城,今米脂境内)隶于夏镇,而折氏所据仅府州一州之地。

    五是基于上述情况,两家虽同出党项,但积怨颇深,而朝廷在处理二者纠纷时,则站在折氏一边。当折从阮、折德康父子并据两镇时,李彝殷极为不满,尤其是对折德庆亦为节度使,竟与己并列,感到耻辱。由是迁怒朝廷,塞路不通周使。周世宗谋于宰相,宰臣认为:夏州边镇,朝廷向来每加优借,府州褊小,得失不系重轻。且宜抚谕彝兴(按,即彝超),以全大体。世宗则不以为然,驳斥说:德庚数年以来,尽忠戮力以拒刘氏,奈何一旦弃之!且夏州惟产羊马,贸易百货,悉仰中国,我若绝之,彼何能为。于是下诏书责备彝殷,彝殷只好惶恐谢罪。朝廷在处理党项2氏矛盾时,支持尽忠戮力的折氏,谴责骄慢无理的拓拔(李)氏。

    折家和夏州李氏的矛盾在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后进入了顶峰,他们积极参加宋军与西夏之间的战争,经常给被围攻的宋军运送补给,并且出动军队偷袭西夏后方牵制夏兵,极大地帮助了宋夏边境线上的宋军。

    同时,折家还密切监视辽国和西夏的联系,保证河东地区不受到两面围攻的威胁,实在是当时北宋边界上的守夜人。

    是把折家逼入辽夏的怀抱?还是继续让折家充当守夜人?这个选择题对于大宋君臣来说还有得选吗?

    本站热门小说推荐

    <ul class="list-inline">

    </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