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巡演开启
各项投资与并购都顺利完成后,麾下聚齐一批能人猛士的瀚音乐集团,延续着野蛮生长的蓬勃发展势头。
两周时间过去,杜阿-利帕的《hotter than hell》已经成为了整个英国地区曝光频率最高的单曲之一,在BBC radio 1的电台播放榜上排名第二,离drake的《one dance》仅一步之遥,就能拿下杜阿职业生涯的第一个英国电台冠军。
能在电台渠道方面取得这样的骄人战绩,《hotter than hell》过硬的音乐质量只是其中一个原因。BBC radio 1之所以愿意把杜阿-利帕放进heavy rotation清单里,并逐渐提高权重,瀚音乐渠道发行部门的负责人杰米-斯宾克斯、e and get it”,这样做基本相当于是终结自己在校园里的社交生活。
他们需要一个足够独特的声音,展现他们同样独特的审美观念。也需要一个足够知名的人物来承载这道声音,免得朋友们认为自己太过特立独行,以至于变成了反社会的怪胎。
哈立德,就有潜力成为这样的人。
九十年代的时代之音,是nirvana、pearl jam、2pac、Biggie和radiohead,是反叛保守主义社会的颓废摇滚和匪帮说唱。零零年代的时代之音,是Blink-182、daft punk和Amy winehouse,是不讲伤痛只谈风月,毫无顾忌青春洋溢的流行朋克、欧陆电子和流行爵士。
而进入2010年代,享乐主义思想进一步成为年轻人奉为圭臬的圣经,除了全是药、性、枪的嘻哈音乐,还有主攻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分泌的流行电子之外,最受gen z青少年爱戴,口碑最好,被认为听感、流行度和艺术性兼具的音乐,就是一路进化到现在,跟嘻哈音乐和电子音乐充分融合的当代r&B和都市音乐了。
Childish gambino、frank ocean、miguel。
性向不明,或者至少声线柔美,脾性古怪、特立独行,天马行空、才华横溢。
哈立德完美符合流行音乐工业为都市音乐推导的成功公式。
不管他之后发行的作品是否太过靠近传统大流行而失去了那股初生牛犊的锐气和心意,至少《Location》这首歌,是可以放进《Blond》这张专辑里而毫无违和感的佳作。
更妙的是,哈立德十八岁就已经熟透了的磨砂嗓音,比弗兰克-奥申更具辨识度。
于是,在最初的“who's this”质疑过去后,东西海岸哈立德拜访过的电台,纷纷将《Location》放进播放列表里。
电台播放带来shazam搜索,shazam搜索带来流媒体数据提升,而流媒体数据的提升,又进一步坚定了电台提高《Location》播放频率的信心,再加上跟hmg已经合作过两三次的瑞安-西克莱斯特在晨间节目中推波助澜,哈立德终于在Billboard榜单上取得了突破。
一突破,就是四个榜单。
美国韵律榜第16位、美国热门r&B与hip hop榜第18位、美国主流top 40榜第34位,还有Billboard hot 100主榜第76位。
从这些排名上,不难看出哈立德的流量来源,与他soundcloud好友碧梨-艾利什的区别。
《ocean eyes》的打法,是用歌单冷启动,再进行电台试点,慢慢拓宽线下推广渠道。而《Location》,则是从电台推广起手,由线下聚势,再导流到流媒体平台。
这是瀚音乐运营团队一次刻意为之的尝试。《Location》毕竟早就上传到了soundcloud平台,声量还不错,若是再用歌单矩阵来硬推,起到的效果可能不会太好。因为对歌单具有高敏感度的早期用户,基本上也都有在soundcloud上淘歌淘新人的习惯。对待这些已经在其他平台上听过的歌,人们通常不太会倾向于换个平台继续收藏。
因此,更好的方法,是先打通电台渠道,捞起那些对音乐发掘和音乐识别敏感度较低的大众用户,由他们来带动《Location》在线上层面的表现。
歌单矩阵固然有它超越时代的威力,但作为一家想要成为世界第四大音乐集团的公司,hmg的团队必须要学会灵活掌握且熟练运用各种宣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