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登报
车间里面,陈工递给李向前一支烟,然后指着前面的一台车床介绍道:
“向前同志,这就是咱们大夏第一台车床——六尺皮带车床,是从沈阳第一机床厂制造出来的,它是我们大夏机床事业的功勋。”
经过解释,李向前和陈工也算是解开了误会。
在后面的交流中,李向前发现陈工这个人,虽然有些以貌取人,可在机床方面的技术着实不错。
而且这种人其实挺好相处的,有什么就直接说出来,也不会暗地里给你耍什么阴招。
再加上李向前展现出来的精通级俄语,也让陈工非常佩服。
这一来二去,两人关系倒是变得不错,配合也越来越默契,调试设备的速度也更加快了。
今天吃完午饭,两人闲逛着,来到车间,杨工这个地头蛇也为李向前介绍着第一机器总厂的一些设备。
当听到杨工说,眼前的这台车床是大夏的第一台自主车床的时候,李向前也不禁有些沉默。
在制造工业这一块,大夏实在是落后太多了。
根据以后披露的数据,大夏成立初期,全国机床保有量仅有十万台左右。
而且大多数都是老旧式的设备,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机床比起来,简直是落后太多了。
这种情况要一直持续到1955年的时候,大夏自主生产的第一台C620-1卧式车床诞生了。
当时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里的,两元纸币上印着的车床,就是这台C620-1卧式车床。
随后,大夏的机床事业发展越来越快,只是隔了一年,在1956年的时候,大夏第一台卧式镗床——t68型卧式镗床在沈阳中捷友谊厂诞生。
随后,1958年,四九城第一机床厂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出了中国第1台数控铣床——x53k1。
这不仅仅是大夏的第一台数控机床,也是亚洲的第一台数控机床,仅比世界第1台数控机床晚了6年。
至此,大夏在机床领域终于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声音。
只可惜,眼看着大夏的数控机床已经有了发展,大风起了。
这特殊情况导致大夏未能及时与先进工业国家的技术交流,数控机床技术的研究开发也基本停滞。
以至于大夏数控机床的发展,可以说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在李向前穿越的时候,大夏在制造工业领域依旧处于追赶状态。
…………
因为第一机器总厂还有别的专家在。
这次李向前并没有像在轧钢厂待那么久,只花了三天时间,第一机器总厂的这批设备就全部都调试完毕了。
干完活,李向前拿着钱,并没有回红星街道办事处。
而是在回家歇息了半天之后,就立刻赶往了下一家厂子。
继续帮着调试设备。
就这样,一连大半个月。
李向前都在周围的几个厂子里来回跑着。
时间一晃就来到了一月底。
眼看着即将到二月,周围的那些厂子的设备要么基本都已经调试完毕了。
要么就是别的专家已经空出来,不用再请李向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