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烘笼儿

  回到家里。

  把竹子放在屋外。

  “向前哥,你带两根竹子回来干什么啊?”

  看到李向前扛着两根竹子回来,秦淮茹和雨水都疑惑的看着李向前。

  “我寻思着这天冷,就去城外弄了两根竹子,给你们做个烘笼儿烤火,暖和暖和。”李向前笑着说道。

  给阎埠贵说的是做竹凳,但李向前真正要做的是烘笼儿。

  烘笼儿,是西南地域,主要是四川的一种取暖神器。

  也有人将其称为‘豁儿钵钵’。

  样子像一个花篮,直径一般是20—30厘米,有大有小,高30-40厘米,有高有矮。

  用竹子蔑条编成,里面箍有一钵,一般都是用坛子盖子或专门烧制的土陶钵。

  和北方的火炕相比,烘笼儿要方便多了。

  在李向前小时候,就经常看到村里的老人和妇女们提着烘笼儿满村子的转悠,聚在一起放在地上,方便实用,巴适的板。

  不过烘笼儿少有年轻男子使用。

  因为如果见到一个年轻男人用,其他人就会笑话你,“你烤胩啊,麻雀儿烤糊了。”

  大概意思就是你烧个锤子,鸡儿都要烤烂。

  会给人一种萎靡不振的感觉。

  所以有句四川话说平时不努力考试就是‘你考(烤)烘笼钵钵啊’。

  除了烤火取暖之外,烘笼儿还有另外一个用处,那就是简易‘烤箱’。

  小孩儿们提着烘笼儿就喜欢往里面扔一些,红苕、花生、豆子、蒜子什么都丢进去。

  红苕小时候就扔过玉米进去,高温炸出爆米花,然后高兴的扔进嘴里,结果被烫的跳脚。

  还有顽皮的家伙,往里面扔火炮子的,砰的一声,一团灰腾起,大人呛得直咳嗽,接下来就是父慈子孝的一幕。

  黄金棍棍招呼。

  可以说,烘笼儿承载着许多人的童年。

  只可惜,时代在发展,科技也在不断进步。

  各种空调,地暖,各种取暖神器的出现,逐渐的烘笼儿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在李向前穿越的时候,就是在村子里,偶尔能见到几个老人手里还提着烘笼儿之外,其他地方基本都已经见不到了。

  李向前一边说着,一边将自行车放回了家里,取下棉帽和围巾挂在墙上,然后在墙角处,找到篾(

  听到李向前说他要做烘笼儿,秦淮茹和何雨水,顿时好奇的跟着从屋子里走了出来,想看看李向前要怎么做。

  李向前嘚瑟的说道:“有小瞧我了吧,你们两个就睁大眼睛,瞧好了吧。”

  虽然李向前两辈子加起来都没有做过烘笼儿,可他有大师级的木匠手艺啊。

  触类旁通之下,区区一个烘笼儿,那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

  没有理会秦淮茹和何雨水的好奇,李向前在屋里找了一个腌制咸菜的坛子的上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