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火柴盒(第2页)

  “对了,你水缸里还有水没有?”

  李向前问道。

  他算了下时间,陈家珍家水缸里的水应该快用完了。

  将抱着的有庆放了下去,李向前说道:“刚好我今天有空,我去水站帮你把水挑回来吧。”

  说完,李向前拿着屋子里的水桶和扁担走了出去。

  陈家珍急忙起身,跟上。

  “我跟你一起去。”

  “凤霞,你在家看着点有庆。”

  两人一起出了大杂院,朝着自来水站走去。

  李向前想到阎埠贵一家都想多拿点火柴盒回家做,就对陈家珍问道:

  “对了,你这每个月拿的火柴盒够做不?”

  陈家珍闻言,点了点头:“够了,我和凤霞两一个月都能做八万个火柴盒。”

  李向前沉默。

  他不是觉得陈家珍干的少了,而去觉得多了。

  以前他只知道有糊火柴盒这份工作,却不知道具体情况。

  直到昨天他带三大妈去找刘忠明的时候,才了解到了一些糊火柴盒的情况。

  别觉得小小的火柴盒很简单。

  里面可是有大学问。

  首先糊火柴盒的面粉不能和的太干,也不能太湿。

  糊好的火柴盒不能晒干或烤干(怕变形),只能自然晾干。

  工序可以说是十分繁琐。

  陈家珍能糊八万个火柴盒,那是和凤霞拼了命的干才能做那么多火柴盒的,非常辛苦。

  而糊一万个火柴盒,加工费大概是一块五毛钱左右。

  这在后世看来,这么低的工价是不可想象的。

  但在这个时代,人工就是这么便宜。

  而且,现在火柴也才卖两分钱一盒,这已经不算少的了。

  即便是这么低的加工费,还得要火柴厂有熟人,凭借一定的关系才能拿到糊火柴盒的活。

  当然,还有像陈家珍这样的,是政府联合企业,特意照顾辖区贫困户,让他们也能在街道领取到活干,保证他们活下去。

  在这个年代,许多像陈家珍这样没有工作的人,又没有劳动力的家庭,全靠着糊火柴盒这样的零散活,来维持基本生活。

  糊一万个火柴盒,能挣一块五毛钱。

  陈家珍一个月能糊八万个火柴盒,就是十二块钱。

  这笔钱看似不少。

  可陈家珍每个月还要出房租,以及一家三口的生活费。

  再加上她有没有正式工作,看病也无法报销。

  节假日也没有休息。

  想着想着,李向前忽然觉得,陈家珍糊火柴盒子这工作在后世,怎么那么想写网文的扑街呢!

  李向前没有再问陈家珍需不需要他帮忙多在街道办领取一些火柴盒回来做。

  就陈家珍和凤霞两个人,一个月胡八万个火柴盒,已经够多了。

  再多领,李向前怕陈家珍累死。

  两人聊着天,很快到了自来水站。

  李向前本想把水费付了,陈家珍却不愿意,执意要自己给。

  李向前也就同意了。

  接好水,李向前挑着桶,回到大杂院。

  又坐了会儿,拒绝了陈家珍挽留吃晚饭,李向前骑着自行车回了四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