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尚德 作品

435 俺刘媒婆又回来了

  偏偏村里最不缺的就是那些浅薄娘们儿。

  她们的儿子一个个上学不中用,早早的在家务农,面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

  唯一的好处是不到年龄就娶妻生子,老婆孩子热炕头了。

  相对于大仓娘,五十岁的人了,到现在别说孙子孙女,连个儿媳妇都没看上。

  这就足以让那些浅薄娘们儿骄傲的了。

  尤其是那些眼红大仓兄弟们有出息的娘们儿,往往故意在大仓娘面前放大她们这唯一的骄傲。

  比方说一群娘们儿在街上凑在一块儿拉呱。

  其中要是有大仓娘的话,那几个娘们儿就故意大肆地夸奖她们的孙子如何好,孙女多么可爱,云云。

  大仓娘本是天不怕地不怕,捶不烂砸不扁的人物,却偏偏就在这一点上想不开。

  别人故意当着她的面儿夸儿媳,夸孙子,她必然中招。

  立刻在人前矮了半截。

  感觉自己成了二等人。

  自卑猥琐,说话都没底气了。

  母老虎秒变瘟老虎。

  回家以后必然窝心一到两个小时。

  老歪虽然窝囊,但囊出有因,是遭遇和身份把他变窝囊了,其实他这个人还算明白。

  一看老婆回家来又拉着脸嘟嘟囔囔埋怨老大不赶紧找对象结婚。

  就知道在外面又让那些浅薄娘们儿给打击到了。

  就劝她:“他娘,你这么心大的一个人,怎么在这事上想不开!

  咱家这些孩子又不是条件困难找不上媳妇,是咱现在不要。

  再说这几年计划生育抓得紧,不够年龄不让结婚。

  村里二十五六的青年有的是。

  又不是光咱家有大龄青年。

  你犯得着生气了吗!”

  “不是光咱家有大龄青年就应该了吗?”大仓娘一肚子窝囊,正好拿着男人撒撒气:

  “别人家有孩子够年龄了没结婚,也就一个半个。

  可是咱家呢?

  过年过节回来你看不到啊!

  一个个像根秫秸似的齐刷刷戳着,整整四根儿。

  哪怕有一根儿娶上媳妇了我也不至于整天听人花哨啊!

  气死我了!”

  “这不都是因为咱家孩子有出息嘛!”老歪继续解劝:

  “别人家的孩子上学不中用,看明白了这辈子就是个种地的命。

  没思没想了,就早早娶个媳妇过日子算了。

  咱家的孩子现在都上学,都有出息,总得毕业了参加工作才能找媳妇吧?

  别听那些妇女花哨,她们就是眼红咱家。”

  “我知道她们是眼红,可我看她那样儿我就生气。”大仓娘冲男人翻翻白眼:

  “再说了,几个小的因为上学耽误找媳妇,可是老大呢?

  老大这些年到底在干什么?

  粮满囤柴满院样样都有,这么好的房子停停当当。

  十里八村的好闺女尽挑尽选,干嘛人家给他介绍,他就是不要呢?

  想起这事我就生气,恨不能把他拽过来我抽他。

  抽抽抽……”

  大仓娘挥舞着一把扫炕笤帚,抽打着炕沿,似乎炕沿就是她的大儿子。

  只不过大仓娘也就在背后发发恨罢了。

  当着老大的面儿,她已经没有那么硬气。

  毕竟儿子已经大了。

  而且这个家全靠老大撑着,里里外外过的都是老大的日子。

  即使在一个家庭里,也是谁贡献大谁有话语权。

  何况老大从很小的时候就是母亲的主心骨。

  长兄为父,老大基本就是这个家的当家人。

  母亲好几年前就已经是退居二线的角色了。

  老大磨蹭着不找媳妇,不相亲,母亲就是再急,也不能直接跟老大做主了。

  只能看老大闲着没事的时候,母亲试探着劝说儿子,是不是该考虑考虑相个亲啥的了?

  本来以前的时候,母亲知道英子对大哥的心思,其实一直对英子还是抱有侥幸的。

  只不过自从英子的小姨跟着来家里住了几天,大仓娘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

  尤其听自家老大把英子真正的身世说出来,大仓娘对闺女变儿媳的侥幸心就从此涓滴不剩。

  只一门心思盼望老大认清形势,面对现实,赶紧相亲。

  盼来盼去总不见老大有娶妻意愿。

  大仓娘没办法,只好退而求其次,转而把一门心思放在老二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