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尚德 作品

331 誓死报仇

  当然,魏春平开着石子场,是村里的首富,可能的意外之财对他影响不大。

  可人就是这样一种贪心不足的动物。

  当有一份真挚的财物放在自己面前,而自己没有把握住,就感觉比从自己兜里掏钱都难受。

  就像如果一个民工老老实实打工,老老实实挣属于他自己的那份工资,生活平平淡淡也没什么。

  可你要是中了五百万忘了去兑奖,那么整个人生就毁了。

  从此每天都陷入痛苦悔恨当中,痛心于自己那五百万啊!

  魏春平和王翠花看到大哥魏春安家里存着如此多的用品,而且眼看着人们有钱花不出去,想买东西买不到。

  他们两口子就联想到,自己家里有钱,当时大仓来卸货,要是把家里全部卸满,现在不就发大了?

  那可就不是村里首富的问题,而是全镇的首富啊!

  两口子就是悔恨错失了一个成为全镇首富的机会。

  而且看看他们作为大仓的亲舅,居然连那些叔伯的舅舅都赶不上。

  叔伯兄弟家里都存着不少的货物,手里有货,心里不慌。

  反而他这个做亲舅的,却是两手空空。

  明明手里有钱,却是什么都买不到。

  而且据说过几天,手里的钱就会变得像碎纸一样不值钱。

  两口子的心里比吃了屎都难受。

  悔恨恼怒之余,王翠花对着虚空里的大仓破口大骂。

  这事过后一直对大仓耿耿于怀,深以为仇。

  过了些日子,眼看就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了,大仓娘逢年过节都要回娘家,给老父亲、老母亲送点过节的礼物。

  王翠花早就预备着这一天了,知道节前大姐肯定要来送东西,整天留心观察着大哥这边的动静。

  终于这一天发现大姐来了,就跑到大哥家门外,跟一群妇女聊天谈笑。

  那些妇女感觉很奇怪,因为王翠花住得离这边比较远,而且她们家跟大伯家关系不好,也是几乎不上门,几乎不来往的。

  王翠花很少到这边来啊。

  不过她既然凑过来参与聊天,妇女们肯定不会排斥她。

  说白了,是不敢排斥她。

  虽然王翠花一直以来——包括在娘家为闺女的时候——在村里人缘一直很差,但她家现在是村里的首富啊。

  这要换了上去几年,人们对名声看得很重的时候,像她这种尖酸刻薄,占不到便宜就感觉吃了亏的人,在村里会很孤立。

  村里人不会跟这种人来往。

  但是这两年人们的思想渐渐变了。

  老百姓的思想观念渐渐变得实用起来。

  一个人名声臭,别人固然对她印象很差,但是不再像前些年那样嫉恶如仇,不再孤立她。

  至少大多数的人,会看在她家有钱的份上,不但不会孤立她,反而会去巴结她。

  毕竟跟有钱人关系搞好了,万一自家哪天遇到点困难,需要借钱的时候,或许会求到村里的首富。

  也就是说思想变得实用,人们的行为也跟上来了。

  王翠花加入一群妇女的聊天,妇女们对她表示很欢迎的样子,很快变成了以她为中心的聊天。

  也就是说,大部分妇女都变成了捧哏,而王翠花成了逗哏,主要就是听王翠花信口开河,妇女们在旁边附和。

  说了一通没用的,王翠花渐渐开始对着大伯家说一些指桑骂槐的话。

  “人家不是说了吗,让儿子打杀,强过绝户疙瘩。

  可是光有那么多儿子有什么用,一个一个干巴巴的打了光棍子,到时候不还是个绝户疙瘩。

  那么多儿子一根一根的打光棍子,我看还不如直接别养儿子,直接绝户多省事儿!”

  一开始说这些话的时候,那些妇女还跟着附和,对啊对啊!

  可是看她一直朝着春安家使劲,嗓门越来越大,眼看就不是聊天,而是朝着院里大骂了。

  妇女们这才终于看明白王翠花的真实目的。

  因为妇女们知道大仓娘今天来了,而她们也知道大仓二十五六了,二仓也二十三四了,后边俩小的弟弟眼看也长起来了。

  到现在为止,大仓娘一个儿媳妇也没看上呢。

  不得不说,对于农村人来说,儿子齐刷刷长起来,到现在一个媳妇都没进门,确实是很愁人的事情。

  可是,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王翠花作为大仓娘的兄弟媳妇,实在不应该拿这些话刺激她啊!

  这些妇女里边就有前些日子留下大仓货物的,算是受过大仓的恩惠。

  一看王翠花是冲着大仓娘来的,她们一个个就悄悄走了。

  惹不起躲得起,至少她们不会在这里附和着给王翠花帮腔。

  大仓娘正在里边跟娘家人吃饭呢,听到外面传来兄弟媳妇大喊大叫的声音。

  声音很大,喊叫的内容清清楚楚传到大仓娘的耳朵里。

  大仓娘这几年的日子过得相当不错。

  但是唯一的心病就是老大拖着不结婚。

  虽然她知道老大并不像村里的光棍一样娶不上媳妇,而是因为心里装着谁知道是谁的某人,在等着人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