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瞳 作品

49. 高转筒车 蹬三轮的小破孩。(二更)……

    午后斜阳, 树影微摇。

    刘彻吃饱喝足,总算带着人回了未央宫。卫无忧长舒一口气,伸了个大大的懒腰。

    南风立在一旁提醒“小公子, 陛下临走前, 还没忘记猪肉肠的事”

    卫无忧“”

    当朝皇帝陛下不拿百姓一针一线,除了针线, 是连吃带拿全卷走啊。

    整个一土匪。

    小萝卜丁腹诽一番, 只好命人将羊小肠清洗处理干净, 浸泡在温水中放一夜。

    次日休沐结束,本该回到书肆去了, 但司马相如与董仲舒临时被陛下召进宫中, 卫无忧不想再跟着一帮小矮墩子背乘法表,索性留在庄子上,让刺儿回去跟阿母说一声。

    阳信长公主也是偏爱这个儿子,二话不说给书肆递了信

    吾儿留于家中休养,择日归返书肆。

    至于什么时候返校,长公主压根儿就没提。

    卫无忧这头呢, 等肠衣准备妥帖, 便让小灶上开始腌制香肠了。

    他用的就是大众猪肉肠的制作配比。将肥肉瘦肉分开,切成小块粒,而后肥三瘦七, 加入饴糖、盐、白酒、清酱和水,放置一个时辰。

    剩下的流程他不打算再管, 索性一股脑教给南风了。

    “你叫他们将肠衣一头打结,把腌好的小肉粒灌入,然后用小细麻绳分段结扎,再用细针刺好小孔, 漂洗成湿肠,再蒸发水分。”

    “最后就是上架子烘烤了,用温度计将火候控制在50°附近,烘个十四五个时辰便能食用啦。”

    南风听得云里雾里,张了张口没等发言,就看见小公子已经一溜烟没影了。

    昔日最厉害的绣衣直指叹了口气,默默挽起袖子,去灌香肠了。

    甩出去一份差事,卫无忧好像打开了某种开关。

    从前向来都是自己单干的卫小四,头一次体会到了当大老板吩咐人办事,而自己坐镇后方的快乐。

    真爽呀,再接再厉

    小家伙晃晃悠悠,不知不觉就溜达到了种着葡萄的花房前头。

    春天时候,嫁接好的葡萄藤原本已经发了新芽,他还当是差不多稳了。但到了夏末,这嫁接藤就越来越蔫儿,卫无忧查看的时候已经救不了了。

    大概率是因为扦插时,没有对枝剪进行消毒处理的原因。

    这些细节也是卫无忧在搞出酒精后才意识到的,如今再想重新嫁接葡萄藤,却已经没有机会了,卫青统共就带回那一株。

    他只能寄希望于两位阿父凯旋归来,能带回新的“战利品”了。

    事实上,有件事情,卫无忧还没有跟刘彻和阿父他们说过。

    跟随大军出征的那只工匠队伍中,也有他跟张骞伯伯认识的老朋友。他们统共加起来大约十一二人,自会趁着强攻之后,跟在后头捡捡漏。

    这算是个人的拾荒行为,刘彻再怎么样也管不着了吧。

    花房已经靠近庄子田区了,卫无忧立在这头,便能瞧见农户们在陇上进行灌溉。

    灌溉的水来源于深井,因而农户们使用了辘轳这种工具从水井中绞水,而后再分批次进行舀水灌溉。也有一些靠近灞水的农户用桔槔吊杆在汲水,引入一岸之隔的田中完成灌溉。

    卫无忧远远立着看了一会儿,不由想到了水车。

    这东西也叫作“翻车”,要到东汉才会出现原型,唐朝才被推广应用。

    他不是专业搞这个的,只依稀知晓水车利用的是轮轴原理来汲水,初时采用手摇或脚踏,后来也出现了借助风力来灌溉的。

    卫无忧自己做不好决断,决定去找庄子上新来的两位墨家人商讨一番。

    这两人中,年长一些的姓翟,瞧着年轻机灵些的姓宋。若论起来,两人都是墨氏后裔出身,但专长却各有不同,支持的学说亦是有所区别。

    墨家在墨子死后,划分为三个学派。

    分别为相里氏之墨秦墨、邓陵氏之墨楚墨和相夫氏之墨齐墨。

    翟老先生出身相里氏之墨,是最注重研究实践的一派。当年相助大秦建国的墨家一脉多为这支;

    而瞧着年轻的小宋哥则是邓陵氏之墨出身。这一派比较有意思,多为游侠行走于世间,他们反对战争,认为战争多是从权贵利益出发,并非百姓生活的最佳选择,算是最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并依据自我价值观行事的一群人。

    卫无忧一开始原本还有些担忧这两人打起来。

    毕竟人家是应了招贤令来给刘彻干活的,却被分到他这么个小庄子上,确实有些屈才了。

    小宋和翟老可不这么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