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月扶摇 作品

114. 梁祝的真谛 这次的话剧一开始……(第2页)

    那祝英台正对梁山伯说“我不喜欢涂脂抹粉,但我爹很喜欢,他脸上的脂粉总是涂得很厚,还觉得那是身份的象征。”

    梁山伯便道“我也不喜欢。”

    梁祝的故事是东晋背景,那时候的审美趋于阴柔,男人比女人用脂粉还厉害。

    莲花公主品评了一句,“这二人倒是志同道合。”

    至于离经叛道,在她看来,根本不算事。

    而后,她就仔细看了看那屏幕上的影像,点评道“这图影模糊了些,我可以让它更清晰。”

    傅玉衡大喜过望,起身朝莲花公主行了个大礼,“还望姐姐助我等一臂之力。”

    “五郎不必如此多礼。”莲花公主抬手虚扶,“你对我们一国有恩,不过一点小事而已,帮得上忙就好。”

    恰在此时,绿萝提着一个食盒进来了,他们便顺势结束了话题,专心去看话剧了。

    食盒被打开,里面的点心自然不止莲花公主点的那两样,还有绿萝按照她点的,自己又添了两样,凑足了四种。

    还有碗羹,徒南薰的是甜口的,傅玉衡的是咸香口的,莲花公主的则是微辣的。

    舞台上梁祝二人偷尝禁果,也第一次向台下的观众披露了自己的内心。

    观众们这才明白,为何祝英台的言行举止都是如此的离经叛道。

    其实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故事和小说就可以看出来,古代人民也是有离经叛道的一面的。

    如果在现实里,梁祝的行为一定会被无数人唾骂无媒苟合,嚷嚷着要把他们浸猪笼。

    可是写成小说,编成戏曲,排成话剧之后,观众里却少有骂的。

    或许是现实里不能做的事,就在话剧找发泄点;也或许是大剧院的话剧看多了,观众已经锻炼出了强大的心脏。

    倒是贾敏很是紧张,不住地观察史太君的神色,生怕自家母亲看到这些不高兴。

    女儿的举动并不隐晦,史太君如何察觉不到

    她好笑地问“你这是干什么”

    贾敏讪笑两声,小心地问“太太,你不觉得他们伤风败俗”

    史太君却是叹了一声,“这一对可怜人,宁愿死也要在一起,何必苛责那么多”

    如果傅玉衡听见这句话,就知道为什么满席的观众,都对梁祝山洞里的行为这么宽容了。

    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观众们来看之前,就知道注定是男死女殉的悲剧。

    对于这样两个人物,大家都会下意识地宽容。

    生不相守死相从,黄泉路上结伴行。今生无缘同白首,待到来世叙旧情。

    每个人心中,都有类似的美好祈愿吧

    再后面又是一段学院相处,然后就是年学期已过,梁祝毕业,上演一出十八相送。

    这时候就有观众奇怪了。

    “诶,老先生,劳驾您帮着想想,是不是漏了个马文才呀”

    “嘿,你不说我还真没注意,马文才呢怎么先生都辞馆了,马文才还没来呢”

    观众席上议论纷纷,竟然形成了一股“嗡嗡嗡”的声浪,比开场时讨论琉璃屏幕的还多。

    “对呀,马文才呢”徒南薰也在问傅玉衡。

    傅玉衡却还在卖关子,“急什么,往后看呗,反正这个剧就一集。”

    徒南薰白了他一眼,凑到莲花公主身边,表示不搭理他了。

    却听莲花公主笑道“梁祝的故事,有没有马文才,又有什么打紧的”

    一句话就说到了点子上,傅玉衡眼睛一亮,对她竖起了大拇指,“厉害,厉害”

    不愧是一国储君。

    得了这句提点,徒南薰也慢慢明白了过来,得意洋洋地对傅玉衡说“你不告诉我又怎样莲花姐姐冰雪聪明,猜出来了。”

    傅玉衡笑着冲两人拱手,“小生甘拜下风。”

    后续的故事也果然没有出现什么马文才,祝英台的父亲为了提升家族势力,得到更高的职位,将她许给了势力更大的马家。

    在那个时代,势力小的依附势力强的,先过江的排挤后过江的。

    国破兵败,拖家带口的跑路,早跑竟然还跑出优越感了,真是讽刺又荒谬。

    而祝家,就属于势力小的,偏偏又是后过江的,buff叠满,想要站稳脚跟,自然就得和大士族联姻。

    而马家,是祝家能够得着的最好的对象。

    所以,无论那马家公子是叫马文才还是马武才,都没有关系,把祝英台嫁过去才是最重要的。

    那位马家公子也一样,无论他认不认识祝英台,喜不喜欢祝英台,家族让他娶,他就得娶。

    双方唯一不同的,便是马公子不喜欢自己的妻子还可以纳妾,他妻子的一辈子却是真正被困住了。

    看着祝英台被绑上双脚练习莲步轻移,被要求笑不露齿,言不启唇,许多感性的观众已经哭湿好几个手帕了。

    谁还没点被逼着做的伤心往事呢

    再后面梁山伯做了县令,到祝家见英台,却被祝父直接打了出去。

    英台也因反抗父亲,不愿意嫁到马家,被关在了屋子里,门窗全部用木板钉死。

    黑洞洞的屋子,周围全是阻隔自由脚步的木头,就像是一口巨大又压抑的棺材。

    而祝英台,就是困在棺材里的活尸,礼教和父权不正是要把她变成没有自己思想的行尸走肉吗

    可她不愿意妥协。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她只想做一个有尊严、有自由的人。

    哪怕,代价是要付出自己的生命。

    祝母为了自己的女儿不再受苦,到梁山伯家里求他写一封绝交书。

    梁山伯自然不愿意,却被祝母的声声质问,逼得步步后退。

    到最后,祝母“噗通”一声跪倒在地。

    “我可以为了英台跪在你面前。那么你呢,你可以为英台做什么呢”

    梁山伯从未像这一刻般清晰地意识到,在这个崩坏的世道面前,个人的挣扎是何等的渺小无力。

    他自己可以去死,但英台呢

    难不成,英台也要跟着他一起去死吗

    梁山伯心如死灰,颤巍巍地拿起了笔,想要逼自己去写,手却怎么都违背不了自己的内心。

    最终,他一口鲜血喷了出来。

    少年呕血,年寿不永。

    梁山伯终于为自己反抗世俗,反抗压迫付出了惨烈的代价。

    而祝英台听闻了梁山伯的死讯,也终于变成了行尸走肉,不言不笑,更不知今夕何夕。

    与马家联姻的日子终于到来,祝父期盼的这一天,终于来了。

    他立刻吩咐家中仆妇给女儿装扮,全然不考虑女儿的半丝意愿。

    脸色不好

    上脂粉

    一直流泪,脂粉挂不住

    去拿我的,家里最好的,全家上下都傅粉施朱,办喜事就是要红红火火。

    被装扮好的祝英台容颜若鬼魅,她整个人也仿佛一瓣游魂,更像是一具任人摆布的活尸。

    送亲的花轿恰好经过梁山伯的坟墓,空中突然狂风大作,浓雾弥漫,所有送嫁迎亲的人全部迷失在狂风暴雨里。

    祝英台趁机跳下花轿,奔向情郎的坟墓。

    那里,才是她期盼的归宿。

    一路上,她脱去了枷锁般的红衣,雨水将脸上的脂粉冲刷干净,露出了原本纯净的容颜。

    祝英台是在赴死吗

    不,她只是想从鬼,重新变成人。

    坟墓裂开,梁祝合葬,一对彩蝶翩然起舞,追追逐逐,奔向了自由的远方。

    啜泣声此起彼伏,倒是不分男女。

    徒南薰两眼泪汪汪的,抱着莲花公主的手臂,不住地给自己擦眼泪。

    “你既然都魔改了,为什么不给他们一个好结局呢”

    傅玉衡叹了一声,情绪也有些低落,“可是,梁祝的真谛,就在于此呀。”

    不自由,毋宁死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