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月扶摇 作品

79. 入宫献宝 “先开哪个?”傅玉……

    “先开哪个”傅玉衡问。

    徒南薰扒拉着一把钥匙, 有些犯愁,“咱俩是不是每开一把锁, 都得把所有钥匙试上一轮”

    傅玉衡看了看被码得整整齐齐的匣子, 又看了看乱成一团的钥匙,逐渐带上了痛苦面具。

    他是喜欢开盲盒,但不喜欢机械运动呀。

    可没办法, 他们不是这些匣子的原主人,也不认得这些钥匙哪个对哪个,只能一个一个地试过去。

    他抹了把脸, “罢了, 就从第二个匣子开始试吧。”

    把第二个匣子拿出来之后, 两人就头顶着头,开始一把一把试钥匙。

    运气还不错,才试到第五把, 就听见“咔”的一声轻响,傅玉衡神色一松, 把锁芯抽了出来。

    徒南薰催促道“快打开看看,里面装的是什么”

    “别急,别急, 这就开了。”

    掀开匣子一看,里面摆着一对羊脂玉镯,玉质莹润通透,哪怕不认得美玉的, 一眼看过去也知道这是好东西。

    没有小姑娘不喜欢华服珠宝的,哪怕妆匣里的好东西再多,也永远都缺一件。

    徒南薰见了这玉镯,立刻拿起一支在手里, 先是爱惜地摸了摸,才举起来找内侧的铭文。

    “这是前朝内造的印记,镯子该是内造之物。”

    傅玉衡闻言,笑道“箱子的主人既有内造之物,身份必然不低,说不定那些手稿就是传说中的呢。”

    等徒南薰看够了镯子,把那匣子合了,两人又找第三个匣子的钥匙。

    这回不大走运,试到第十把才算把锁打开。

    第三个匣子里装的,是一对儿七尾金凤钗。

    沿着年代久远,那金子已经不亮了,上面镶的珠子也都泛黄,唯有凤尾上镶嵌的宝石依旧熠熠生辉。

    徒南薰只看了一眼便兴致缺缺,淡淡介绍道“这七尾凤钗在前朝是贵妃才能戴的,到了本朝贵妃戴八尾凤钗,七尾凤钗是给妃位用的。”

    傅玉衡道“这样式看着,倒和如今流行的不大一样。叫人拿去炸一炸,进献给母妃做个收藏也好。”

    他们这样的人家,若非御赐,是不能用逾制之物的。

    徒南薰这个公主倒是能戴七位凤钗,但她不是不喜欢嘛,只好拿去孝敬丈母娘了。

    “也好。”徒南薰点了点头,“母妃素来爱这些古物,给了她,随她或戴或收藏。”

    第四个匣子是狭长的形状,好不容易找着钥匙,打开里面却是一柄玉如意。

    这时候,夫妻二人已经开始失望了。

    剩下这些匣子里,不会装的都是金银珠宝之类的吧

    把所有匣子开完之后,夫妻二人瘫在太师椅上,脸上的神色是如出一辙的失望。

    徒南薰愤愤道“把传习录放在最上面,我还以为底下压的什么稀世珍宝呢。”

    原来就是些银票、珠宝、玉器之类的。

    虽然那些珠宝都带着前朝内造的印记,但他们夫妻稀罕吗

    最最贵重的,也就是一顶前朝样式的花树冠了。

    花树冠虽是凤冠的一种,但前朝已然覆灭了,本朝凤冠的形制早就不一样了,只能当个古董摆着,哪能和疑似传习录最初手稿相提并论

    傅玉衡也叹道“装这箱子的人,可真是不识货呀”

    不过转念又想想,若真是前朝人装的,把凤冠压在传习录手稿底下,也情有可原。

    毕竟,这是一个皇权至上的时代。

    “罢了,罢了。”徒南薰道,“也不算是没有收获。那些手稿无论是不是传说中的那一份,咱们就当是,留作传家宝,也算是给子孙后代积德了。”

    这个时代的固有思维就是如此,有了好东西,就是要敝帚自珍。

    最好这样东西,全天下就只有我家这一份,才能体现出家族的底蕴。

    但傅玉衡对此嗤之以鼻,当即便道“别,书籍这种东西,只有广泛传播了,才能将其本身的价值最大化。”

    自先秦以来,多少先进的技术失传,不都是因为传播得不够广泛,知道的那些人在战火中死去,连累技术也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吗

    以前是没机会也就罢了,如今既然有机会了,傅玉衡就是要亲手打破世人都遵守的潜规则。

    “等我把这手稿抄一遍,送到书坊去印刷一批。至于这手稿,就大张旗鼓地献给陛下。

    就按照你方才说的,不管它是不是,咱们就当成是传说中的那一份。

    有这个噱头在前头顶着,不愁没人买咱们印出来的新书。”

    “献给父皇”徒南薰有些舍不得。

    这可是他们夫妻俩发现的,将来留给他们的孩子多好呀。

    若是献给了天子,最多也就是得到一些赏赐罢了。

    见她还不明白,傅玉衡只好给她掰开了说。

    “阳明先生不但在前朝广为人知,本朝儒生更是奉其为圭臬。若是陛下得到了传习录的原稿,那可借此收揽天下士子之心。”

    虽说本朝开国已第二代,但民间仍有不少士子心向前朝。

    难道前朝就那么美好吗

    当然不是了。

    前朝末年,朝纲混乱,民不聊生,天灾频频,到处兵连祸结,是义军蜂起的天然温床。

    若是普通百姓,断然不会怀念前朝。

    因为新朝建立之后,必然会给他们分田地,减税赋,他们也能过几年安稳日子。

    但那些文人士子则不然。

    虽说穷文富武,但真能读得起书的,又有几家是穷苦之人

    特别是前朝末年那些文人,他们都有自己的庄园,更有无数活不下去的百姓情愿卖身为奴,只为讨一口饭吃。

    太祖穷苦出身,最是知道底层百姓的难处。

    因而本朝建立之后,太祖皇帝连施手段,让那些大小地主们把隐户和佃户释放了大半,全都编为良民。

    而后发放土地,使贫者有所耕。又在各处设立村学,使得幼者有所教,进一步打破了知识的垄断。

    前者动的是他们的财产利益,后者动的则是他们的权势利益。

    这些人摄于太祖威名,敢怒而不敢言,装也把自己装成孙子,背地里却传出一些乱七八糟的闲话,隐晦地抹黑太祖。

    也正因为本朝开国未久,那些前朝遗老们还未死绝,他们的势力是很庞大的,不少年轻文人也难免受到他们的影响。

    当今天子不是不想改变这种局面,而是知晓太祖当年所行虽是为天下大义,但手段未免太过酷烈,后续若想让其归心,需得缓缓图之。

    若是这时,天子得到了传习录的初稿,稍加包装就能吹成天命所归。

    说不定,连带着因征安南而隐约动荡的朝局,都能重新安稳下来。

    傅玉衡对自家老丈人的手段非常信赖 ,认为这传习录只有到了天子手中,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徒南薰晕晕乎乎地点了点头,“那好吧,都听你的。”

    “行。”傅玉衡立刻起身,“这两天我就不出门了,先把这些抄一遍。”

    让他自己抄当然是不可能的,那么多字,用毛笔得抄到什么时候去

    既然要献给天子,那自然是越快越好。

    所以

    “系统,你明白的吧”

    “明白什么”

    “借此良机,讨好天子,以后能更好地打着天子的名号,推广咱们的话剧。”

    系统444“明白,给我半个小时。”

    半个小时之后,一摞繁体竖版的传习录,就整整齐齐地码在了他的书桌上。

    “这不比我抄的准确率高”

    谁知道抄的时候会不会一个马虎眼,抄错了那么一两个字

    为了纠错,抄完之后他还得再对一遍,就更浪费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