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贾政之死(第2页)
贾赦“哼”了一声,“还算这小子有心。”眼中却闪过欣慰之色。
几人寒暄过后,傅悠便请两位长辈到府衙下榻,顺便引荐了一众台州属官。
这些官员大多数都是没背景的,一次性见到两位侯爵,自然不肯放过结交的机会。
若非是知道他们二人来此的目的是寻找海上遇难的自家子侄,接风宴怕是能排到明年。
两人也没含糊,头一天稍做休息之后,第二天便各自领着一队渔民,驾着船去海上参加搜寻救援工作了。
可是连续三天下来,他们只找到了几具被泡得肿胀的尸体,还是被鱼啃噬过的,不完整的尸体。
认领到了尸体的渔民自然是嚎啕大哭,没找到自家人的一半失落,一半庆幸。
失落自然是因为遇难的家人还没有消息,庆幸则是因为没有找到尸体,就有可能还活着。
可是随着时间一天一天过去,这点庆幸也越来越稀薄。
毕竟正常人哪里能在没有船只
依托的情况下,在海里活那么久呢?
※※※
那些遇难之人还有个生死未卜,京城里的贾政,三尺微命却是真正走到了尽头。
贾代善和史太君白发人送黑发人,只觉得天都塌了半边。贾政府里哭声震天,妻子儿女都如泪人一般,扶着棺材哭喊哀嚎,仿佛恨不得拿自己的命,去把死者的命给换回来。
至于这其中究竟有几人是真的悲痛,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反正尤夫人和李纨都不吝惜钱财,和尚请了八十一个,道士请了四十九个,分成两班轮流念经超度,整整做了七七四十九日的水陆道场。
分明是场丧事,办起来却是热热闹闹的,豆腐席(丧宴)当成冬瓜席(喜宴)摆,亲戚朋友凡是来的,个个都混了个肚圆。
等一切尘埃落定之后,李纨私心里觉得贾政死得不光彩,家里晦气实在太浓,便着人请了马道婆来,想要另做个除祟的法事,再请几卷经文来日常念诵。
却说此时大多数人家教导女儿,都讲究无才便是德。
那么,好些爱好佛法的太太奶奶们,她们的佛经又是从哪里学的呢?
诶,没错,就是着落在了那些走东家、串西家的道婆身上、
遇到什么事该念什么经,每一部经文该用的调子,全都是这些道婆们一句一句教的。
也是因此,道婆虽然是下九流,在富贵人家的女眷堆里,却十分受欢迎。
这些道婆们有没有害过人她们不知道,但能教她们念经,替她们消除罪孽灾厄,却是她们亲身经历过的。
因此,李纨觉得家里晦气重,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请相熟的马道婆来。
那马道婆能混进贾家这等门第,自然也是有真本事的。
听了李纨的诉求之后,她立刻就从随身的绣袋里掏出一卷经文来,“不消说了,奶奶只管念这卷《阿弥陀经》,保证消灾解厄,祛除所有霉气晦气。”
她翻开经文,说起了此经的来历,“阿弥陀,又号无量寿佛、无量光佛。他成佛前,也是众生。只因时时诵念修佛家法门,开悟了灵智,遂出家做了比丘僧。
无量寿佛不但精修《地藏经》,更曾发下四十八个大宏愿,每个宏远都愿摄受一切众生,到他掌中佛国享受极乐,当真是功德无量呀!”
李纨本就对她信任有加,很快就被她说动了心思,问道:“不知请这一卷经文,需捐多少香油钱供奉我佛?”
提到了钱财,马道婆心头十分欢喜,面上却十分淡定,“阿弥陀佛,我佛慈悲,最讲缘法,只看大奶奶的诚心了。”
于是,马道婆用一卷不到一钱成本的佛经,含泪狂赚十九两十五钱,沉甸甸的银两重重肯定了李纨的诚心。
从李纨的院子里出去之后,她拐了个弯就进了赵姨娘的屋子。
“阿弥陀佛~姨娘做的好大事,竟是连老身都被你给瞒过了。”她这一句疾言厉色,乍一听正义感十足。
但赵姨娘却不比李纨不知人间疾苦,半点也没被她吓住,只是淡淡瞥了她一眼,就继续低头纳鞋底了。
“干娘这样的大忙人,怎么有空来我这里了?我还以为,做下那样的大事之后,干娘连香火钱都不要了呢。”
见唬不住她,马道婆立刻换了副嘴脸,满嘴叫屈,“哎哟我的姨娘诶,你怎么就那么大胆,还把我也给拉了下去,教我老婆子沾染了这样的孽债?”
赵姨娘什么都没说,从枕头下拿出了一个盒子,打开之后银光闪闪,是整整一盒子的碎银子。
“这是五十两碎银,保证没有任何记号,干娘喜欢吗?”
马道婆:“……姨娘这是做什么?”
——这谁能不喜欢呀?
“不做什么,这是干娘应得的。”赵姨娘把银子推了过去,“想来以干娘的聪慧,定然知晓这些钱是用来干嘛的。”
马道婆嘻嘻笑着点头,“明白,明白。”边爱不释手地抚摸着那些碎银子,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是在摸情郎呢。
封口费嘛,她都懂。
她能在各大家族混迹这么多年,却从来没有翻过车,仗着的就是嘴巴严实,无论好事坏事,绝对不会往外透漏半句。
大户人家多隐私,想和他们打长久交道,“嘴严”这项美德,必须得有。
赵姨娘叹道:“等到老爷孝期过后,想来太太就要分府别居了。如果不出意外,我和周姐姐,都是要跟着太太出去的。可惜太太不信这些,你我怕是相见无期了。”
一席话说得马道婆也有些伤感,毕竟赵姨娘出手是真的很爽快。
提起尤夫人,马道婆不由奇道:“你们家那位太太,也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上次做法催发你们家里自有的鬼魅,十个里竟然有九个都先跑到了她那里,却又半点不伤她。”
最后受伤的是贾政,先前马道婆意图拿来威胁赵姨娘的,就是这件事。
——她以为赵姨娘要害的是尤夫人,哪知道人家直接剑指男主人。
赵姨娘道:“太太是个慈善人,自然诸邪不侵。”
有前头的王夫人做对比,贾政的姬妾们对尤夫人不要太感激。
既不要她们立规矩,又不会克扣她们的份例,偶尔还会有胭脂水粉上的贴补。
这样的主母,试问谁不喜欢?
马道婆却笑道:“你说她不信这些,那可就错了。我感应得到,她院子里养着保家仙呢。”
赵姨娘道:“这又什么奇怪的?许多人都养了。”
“不奇怪,不奇怪。只是有点可惜。”马道婆咂了咂嘴,“她既然养了保家仙,就必然不会再拜别的菩萨,和老婆子我却是无缘咯。”
赵姨娘捏着铁针在头皮上刮了刮,趁机白了她一眼,“你个老道婆,可真是赚钱没够!”
马道婆嘿嘿笑道:“佛祖菩萨也爱钱呢,世上还有谁不爱?”
她眼珠子一转,笑道:“姨娘若是想我,却也不是没有再见之机。”
“哦,怎么说?”
马道婆道:“不如姨娘替三姑娘点一盏长明灯,保佑三姑娘将来封侯拜相,怎么样?”
若是赵姨娘在她这里点了长明灯,日后可不就能常来常往了吗?
赵姨娘有些心动,但想到探春,那股冲动又歇了,“不了,不了,探儿最是不喜欢我弄这些,让她知道了,又是一场是非。”
被她拒绝了,马道婆虽然可惜,却也没有勉强。又陪着赵姨娘说了半天话,她才袖着钱匣子告辞了。
却不想,这回耽误得久了些,走时露了行迹,被尤夫人屋里的桂儿给看见了。
桂儿心里觉得不对劲,转头就把这件事报给了尤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