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月扶摇 作品

第274章 赵姨娘的逆鳞(第2页)

李纨自嫁入贾家之后,可谓是一帆风顺,气象自然有别于前世,其意气风发之处,比之琏二嫂子也不遑多让。

哦,是前世的琏二嫂子。

这辈子的琏二嫂子已经跳出了世人设给女儿家的窠臼,不在内宅混了。

探春到了东院门口,自有小丫头把她迎进去,却是带到了耳房赞歇。

那小丫头笑眯眯的,“大奶奶正在看账本子呢,还请三姑娘稍后片刻,婢子给您上茶。”

探春笑了笑,并没有多说什么,真就老老实实在耳房等着了。

李纨弄出这个一出为的什么,探春用脚趾头都能想明白。

无非就是她和婆母尤夫人不对付,探春这个小姑子回家之后却和尤夫人十分亲厚,在正院待了许久才出来,让李纨这个当家奶奶心里不高兴了。

偏这种不痛快又没法放在明面上说,就只好晾一晾探春,让她知道自己的意思了。

——你最好看清楚谁才是这个家里能做主的,别烧错了香,拜错了庙。

探春都是活了一辈子的人了,早不比前世年轻气盛了,心里的底气也比前世足,自然懒得和李纨计较。

不管家里真正做主的是谁,她日后又不靠着家里过活,跟她又有什么关系?

她要和谁好,自然是看谁行事更和她的胃口了。

前世的李纨过于沉寂,探春虽然同情她,却不是很喜欢和她相处;今生的李纨倒是鲜活多了,却也平添几分张狂之气,让探春更不感冒了。

等她换了两回茶之后,李纨身边的大丫鬟素月才掀开帘子走了进来,张嘴就训斥小丫鬟不懂事。

“没眼色的小蹄子,三姑娘是什么人?奶奶都要捧着的娇客,容得你们这样怠慢?”

然后才是满脸谄媚地对探春赔礼,只说是底下人不懂事,姑娘来了也不去通报,不然奶奶早请姑娘进去了。

探春放下茶盏,笑眯眯的只说无妨,仿佛半点也没听出素月的指桑骂槐。

她这般淡然,反倒让素月心里没底,也不敢再耍嘴皮子,忙领着探春去正屋见李纨了。

姑嫂二人见了面之后,探春没事人似的和李纨见礼,李纨嘴里也满是歉意,只说要把那小丫头拉出去掌嘴。

探春微微一笑,“嫂子何必为难她呢?我不是那等小肚鸡肠的人,断没有因人尽忠职守违逆了我的心意,就要打要罚的道理。”

不就是指桑骂槐吗?好像谁不会一样。

你自己小肚鸡肠,可千万别以小人之心,度我君子之

腹;

我回家先去见太太,那是遵守礼法;小丫头不敢通报,那是尽忠职守听主子的话。

我不苛责尽忠职守的,只盼嫂子也别为难遵守礼法人情的。

一瞬间,李纨只觉得整张脸烧得能煎鸡蛋,匆匆关心了探春几句,就让她去拜见贾政了。

从今往后她算是知道了,自家这位三姑娘,并不是任人揉圆捏扁的人物。她把人当软柿子撒气,不过是徒然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不愧是老太太教出来的,果然不一般。”

※※※

这边探春才出了东院,尤夫人那里就得了消息。

她嗤笑了一声,“不过就是个宅子里管事的,还真把自己当宫里的娘娘了?”

又转头问瑞姐,“她让三丫头去拜见老爷,派来谁去引路呀?”

瑞姐道:“大奶奶没派人跟着。”

尤夫人皱了皱眉,暗骂了一声小家子气,对瑞姐道:“你让桂儿跑快些,到老爷书房门外等着三丫头。”

瑞姐应了一声,掀开帘子叫后在外间的桂儿快去接住探春。

不过尤夫人这次算是白操心了,因为探春根本就没有见到贾政,只是在书房外磕了个头,便冷着脸退了出来。

“三丫头是不是……是不是听见什么了?没吓到她吧?”

瑞姐脸色苍白,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似的,“不知道,不知道。”

尤夫人怜惜地拍了拍她的手背,让她下去喝碗安神汤歇着,叫桂儿过来伺候。

等瑞姐下去之后,她才问桂儿,“怎么回事?往日里老爷不是很重视三姑娘吗?怎么今日连面都不见?”

桂儿的脸色也很不好。

不过她比睿姐胆子大,文言只是撇了撇嘴,带着点厌恶地说:“老爷忙得很,哪有功夫见三姑娘?”

尤夫人心里“咯噔”一声,就知道探春是听见什么了。

她深吸了一口气,起身吩咐道:“快让厨房多熬碗安神汤,你跟着我去看看三丫头。她小小一个人,可别吓坏了才是。”

因探春是未嫁女,按照礼法,自然是要跟着尤夫人这个嫡母住的。

尤夫人做事也周全,自己的两个孩子都安排在了东厢的屋子里,把三间西厢房全给探春留着了。

主仆二人到了西厢之后,探春就屏退了左右,拉着尤夫人问:“太太,老爷干的事您知道吗?”

尤夫人叹道:“知道又如何,不知道又如何?在这个家里,谁还能管得了他不成?”

探春一顿,心头那股气势也滞住了。

她怎么就忘了,尤夫人本来个善于明哲保身的人,凡事只要不犯到她头上,她向来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也怪贾政书房里发生的事实在是太过分,偏探春前世也算是见多识广,只听声音就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心头如何不惊不怒?

前世的贾政无论如何,那张君子皮一直保护得很好。今生难不成是少了老太太的约束?

探春实在是想不通。

尤夫人劝道:“你是做女儿的,又是个未出嫁的姑娘,遇见这种事也只好当做不知道了。”

探春怔住,好半天才缓缓点了点头,“太太放心,我不会犯傻的。”

“你能想明白就好。”尤夫人松了口气。

她就怕探春性子太烈,又见不得这种腌臜事,再加上年纪小,会闹出什么来。

好在这姑娘是个明理的,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该管。

这时安神汤端来过来,尤夫人亲自喂她喝了,看着她睡着了才离去。

等她走了之后,赵姨娘才过来探望女儿,见女儿虽沉沉睡着,却依然眉头紧簇,简直心都要碎了。

她不敢打扰女儿休息,拉着侍书到外间说话。

“怎么回事?可是有人给姑娘委屈受了?”

侍书也没瞒她,先把李纨晾了探春半天的事说了,又满脸迷惑地说了贾政书房传出来的动静。

“姑娘好像就是听了那动静,脸色才开始不好的。”

赵姨娘骂道:“都是些脏心烂肺的!三姑娘若有半点不好,老娘拼了这条命,也要扒下他们一层皮来!”

侍书道:“姨娘快别这样说,姑娘虽然跟着老太太在外面住,心里也一直惦记着姨娘呢。

这次回来,姑娘还特意给您带了些万年县流行的布料首饰。若非出了这层变故,东西已经送到您手上了,如今倒是不好开箱子。”

被女儿惦记着,赵姨娘心里受用,笑道:“什么东西不东西的?在这府里,还能少了我的吃穿不成?

反倒是她在外面,用钱的地方多着呢,不能总叫老太太贴补她,不然怕是有些人该多心了。”

又照看了女儿一阵,帮女儿抚平额头的褶皱之后,赵姨娘回到自己屋子里,是越想就越气。

这辈子她只有探春这一个孩子,贾政又多年不再进她的屋子,探春这个女儿,可不就成了她唯一的精神寄托?

如今探春吃了亏,就算这亏是贾政给的,赵姨娘心里也照样恨得慌。

她左思右想,怎么都咽不下这口气,不由得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小吉祥,你过来,打听一下马道婆何时进府陪大奶奶说因果。等那边完事了,就请过来和我说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