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月扶摇 作品

第257章 探春的归属(第2页)

等到第二天,他们一边收拾屋子,一边派人去给贾政送信,让李纨帮着探春收拾东西。

※※※

可怜李纨新妇进门,和丈夫的蜜月期还没过呢,就要接手婆母的丧事。

贾家的奴才本来就奸猾,因王夫人管理不善,贾政府里的更是生就一双富贵眼,不见钱根本使唤不动。

偏偏李纨又是才进门不久的新媳妇,脸皮薄,也不好狠摆当家奶奶的款儿,可不就被有心的仆人拿捏住了吗?

好在她也不是个不懂变通的腐朽之辈,眼见底下人作耗,而自己又镇压不住,就请了大伯母张夫人出面。

张夫人治家素来严谨,贾政府上这些奴才都是在她手底下讨过生活的。

如今才过去没几年,见张夫人来了,想要张狂起来的那些人,立刻就沉寂了下去,老实得不得了。

有了张夫人坐镇,又有袁湘这个妯娌帮衬,李纨总算是稳住了局面,靠着这一场丧事,逐渐把家事入手了。

史太君派的人来传信时,王夫人还没下葬呢。李纨每日里都忙着那些和尚道士做水陆道场的事,倒是不怎么忙碌了。

她立刻就亲自去了赵姨娘的屋子,把老太太的意思传达了一遍,就让赵姨娘替探春收拾东西。

不管她收拾得再精心,还能比得过赵姨娘吗?

李纨此举,不但是给自己省事,也是卖了赵姨娘一个人情。

只要赵姨娘人不傻,日后肯定不会和她这个当家奶奶作对的。

还有一点,以贾政目前的年岁,还有他对王夫人的厌恶程度,日后肯定是要续娶的。

到那个时候,老夫少妻的,保不准他就听了后妻的枕头风,要帮着对方从李纨手里夺权。

若有赵姨娘这个宠妾帮衬,李纨也少了几分后顾之忧。

李纨有李纨的想法,赵姨娘也有赵姨娘的盘算。她虽然没有什么大智慧,但小聪明是不缺的,看得见眼前的好处,也看得出李纨对她表现出来的善意。

如今她膝下无子,只有探春这一个女儿,日后她们母女的生死荣辱,大半都要寄托在贾珠这个贾政独子身上。

在她没有自己儿子之前,她都不会去主动得罪李纨这个大奶奶的。

因此,李纨主动表现出来的善意,对她们母女就很重要了。

虽然舍不得女儿,但就像是当初忍痛将女儿送给王夫人养一样,如今老太太主动要养,赵姨娘简直是求之不得。

探春是庶出,虽然姑娘家的嫡庶差别已经极其微小,但那也是在都养在正妻膝下的情况下。

也就是说,女儿家的地位,取决于抚养她们的人的地位。

史太君是什么人物?

她乃是国公夫人,除却皇家公主和宗室王妃之外,整个京城的贵妇,也没有哪一个的地位比史太君更高了。

可以说探春养在史太君膝下,和一步登天也没什么区别了,赵姨娘哪里会不愿意?

她连夜就给女儿收拾好了东西,还把自己从前攒的私房拿出了一半给女儿带走。

虽然到了史太君身边之后,这些东西很可能用不上。但对一个母亲来说,送儿女远行,那是准备得再多都嫌不够的。

至于探春……

她虽然有成人的思维,奈何却操纵不了婴儿的身体。一个连话都说不了的小娃娃,谁会去问她的意见?

而且,她自己也很好奇这辈子祖母的际遇,还有那前世只听闻过的祖父,今生有机会得见,让她觉得很是神奇。

以她对祖母史太君的了解,那是一个喜爱享受,不大注重俗礼,也从来不会委屈自己的老太太。

这样一个人,又为什么会放着雕梁画栋,仆婢成群的荣国府不住,跑去万年县那个附郭之县呢?

她相信,这其中一定有许多和前世不一样的地方,大大激起了她的探索欲。

等见到祖父祖母之后,这两位果然也没让她失望。

当天晚上,史太君把她放在榻上,夫妻二人一人把着一边防止她掉下去,便吃着果子说闲话。

桌子上那些糕饼水果,好些

都是她前世不曾见过的。

这也便罢了,好歹她也是吃过见过的人物,几样新鲜吃食而已,动摇不了她的心神。

但二老说出口的话却可以。

比如:这辈子朝廷的国号不是“庆”,而是取了古朝名“夏”为国号。

再比如:这辈子登上皇位的不是前世的六皇子,而是被废为了义忠亲王的原太子。

而且这位圣人和老圣人的貌似关系非常好,完全没有前世二圣之间的剑拔弩张。

从二老的闲谈中,探春也只能提取出这么多信息了。

至于再多的,那得天长日久。

毕竟,哪有凭空就来的东西呢?

如今的探春,是迫切地想要接触外界的东西,以便了解今生和前世的不同。

甚至她还有点庆幸自己被送到了祖母这里。

如若不然,跟着赵姨娘或者是日后的继母长大,一直养在内宅之中,两耳不闻门外之事,万一日后和人说话,脱口而出一句“大庆”,那可就有意思了。

但史太君怕她水土不服,一连半个月都没敢带着她出门,只是每天去剧组之前,都要交代鸳鸯照顾好三姑娘。

探春一开始急了两天,但过了那股劲之后,前世晚年养成的咸鱼心态就占据了上风。

——随便吧,反正我就是个小娃娃,出了门还能改天换地不成?

半个月之后,史太君就发了几张请帖,准备小宴一番,也算是给小孙女接风洗尘了。

此次宴请的客人除了左邻右舍之外,就只有傅玉衡一家,马介甫一家,还有伍秋月和辛家中未闭关的九娘了。

因为客人只有傅昭一个小孩子,傅玉衡来了之后,直接就让花氏带着他去和探春玩去了。

紫芝这小丫头非常乖巧,虽然只有六岁,却已经很有几分大姐姐的风范了。

傅昭牙没长全,却偏爱说话,口水控制不住地哗哗往下流。

如今的紫芝的主要工作,就是给傅昭擦口水。

难为她一个小姑娘,竟然有那么好的耐性,不管傅昭流多少口水,她都不厌其烦,每一次都非常温柔。

前世探春根本就没听说过寿宁侯这个名号,她记得上阳公主的驸马是某家国公的次子,名不见经传,和公主的感情也很不好,两人并无一子半女。

对于上阳公主的儿子傅昭,探春很有几分好奇,不由多看了几眼。

但她的目光从傅昭身上滑到紫芝脸上时,着实吃了一惊。

虽然紫芝还未脱离瘦弱之形,但皮肤已经白皙细腻了许多,脸上也有了些血色,美人的底子就逐渐露出来了。

从她如今的轮廓上,已经能大致看清日后的长相了。

探春之所以吃惊,是因为眼前这小姑娘的鼻子和眼睛,和前世宝玉房里的管事大丫鬟袭人像了个四五分。

她记得袭人是外面买来的,并非家生子,只是孤身一人在贾府当差。

难不成,这是袭人家里的亲戚?

可是,袭人既然有在侯府当差的亲戚,家中遭逢危难之时,为何不卖身入寿宁侯府,投奔自家亲戚呢?

哦,对了,前世没有寿宁侯府。

那前世袭人的亲戚,为什么没有卖身进贾府呢?难不成连这门亲戚,也是这辈子才有的?

探春一时惊异,表现在外就是有几分呆滞。

傅昭看了看呆呆盯着紫芝的探春,忽而拍手笑道:“紫芝姐姐漂漂,妹妹呆呆!”

话还没说完,一串口水嘟噜噜就从嘴角滑了下来,引得回神的探春“咯咯”直笑。

紫芝赶紧给温柔地擦了,半点没有不耐。